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⑵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⑶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⑷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案

⑴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⑵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⑶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⑷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本题考查的是必修三思想文化史,考查角度新、能力要求层次高,为能力立意考查。第一问侧重考查考生历史事件再认、再现能力,能力要求层次较低;第二问侧重考查考生历史事件的时序发展规律、归纳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从战国到明清,我国古代思想经历了由“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到“思想控制”文化专制的转变,此问要求考生归纳概括我国古代思想的上述变化历程,对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较熟悉的考生估计不会在这一问丢分。第三问能力立意高,一要读懂材料,领会“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意,二要按题目中的时间限定梁启超的“今日”高度概括我国近代特别是19世纪80-90年代向西方学习的情况,难度高,估计考生失分较多。第四问属于中外对比,考查考生的比较能力,估计很多考生找不到可比点,无从下手,这给我们中学教学的一个最大启示;学习中要时刻注意归纳规律性的知识,同类问题从哪些角度回答要注意归类。

 

相关题目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试题。 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
长方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其俯视图
长方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其俯视图的面积是      cm2.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为BC的中点,以MC为边在正方形ABCD内部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M为BC的中点,以MC为边在正方形ABCD内部作正方形CMNE(如图1),将正方形CMNE绕C点顺时针旋转α(0°≤α≤360°),连接BM、DE. (1
(2012全国高考上海物理卷)质量相等的匀质柔软细绳A、B平
(2012全国高考上海物理卷)质量相等的匀质柔软细绳A、B平放于水平地面,绳A较长。分别捏住两绳中点缓慢提起,直至全部离开地面,两绳中点被提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想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公鸡登上一堆沙土想找点食物,最后却翻出了一颗珍珠。公鸡说:“这个宝物尽管光彩夺目,对我却毫无用处,
--- Is this wine made                  grapes?       --- Y
--- Is this wine made                  grapes?       --- Yes, it's made                  France.       A. of; in          B. from; in    C. from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往试管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往试管中加入大理石  C.加热液体   D.固体药品的取用
In 1988, a company in Ohio invented an alcohol-based hand cleaner, which was mea
In 1988, a company in Ohio invented an alcohol-based hand cleaner, which was meant to be used by health-care worker; when soap and water were unavailable. Joe Kanfer, the company's C. E. O., told me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