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公孙鞅(即卫鞅、商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公孙鞅(即卫鞅、商君)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悒悒:闷闷不乐的样子。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监以让卫鞅        让:责备       

    B.子何以中吾君        中:选中

    C.而循礼者不足多      多:赞扬

    D.舍人无验者坐之      坐:使……获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学者溺于所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②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D.①其后民莫敢议令             ②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孝公想依从商鞅而变法,但又怕天下人议论他,商鞅就对孝公说做事情不要犹豫不决,还认为只要能强国利民,圣人就不必沿用成法遵循旧制。

    B.商鞅到了秦国后,以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孝公,孝公特别高兴,因为按照商鞅的办法,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

    C.甘龙认为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杜挚认为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商鞅驳斥了这些主张,得到了孝公的赞同。

    D.因公子虔一班人的告发,商殃受到追捕,后来商鞅发动商邑的士兵攻击郑国以谋求生路未能成功,最终落了个被五马分尸示众的下场。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悒悒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

②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③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有大略者不问其短

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

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① 何况贤明的国君,每个(希望)等到自己在位的时候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闷闷不乐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大业呢?

②智慧的人制定法律,愚蠢的人被法律限制;贤能的人更改礼制,不才的人被旧礼制拘束。(3分)

③新法在民间施行了整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

或:法令在民间施行了满一年,到国都说初行的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人数以千计。

    (2)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解析:

【小题1】中意,这里讲做使动用法,使我们君王中意。

【小题2】A均为通过、经由的意思;B介词,在/介词,从;C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D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自己的或他们的。

【小题3】“秦国就可以治理得如同殷、周一样好了”不对,原文“然亦难以比德于殷周矣”的意思是“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殷、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小题4】(1)① 一句一分,当句有任何错不得分。第一句重点“且”,翻译成“何况”、“况且”均可;第二句要翻译出君王要在“自己在位”是名扬天下的意思,可采用意译;第三句重点词“安能”、“以”,分别翻译成“怎么能”、“用来”。

②每翻译错一句扣一分,直至三分全部扣完。第一句重点“者”,翻译为“……的人”;第二句重点“焉”,翻译为“于之”,“于”字表被动;第三句重点“更”,翻译为“更改、改变”;第四句重点“不肖”,翻译为“不才、不贤能”。

③一句一分,当句有任何错不得分。第一句重点“期年”,翻译成“一年”、“满一年”均可;第二句难点在“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为定语后置句,但考虑到不翻译做定语后置句意仍通顺,所以此处二种翻译均可,其中“之”,翻译成“到”、“往”、“去”均可。

    (2)每断对两处得一分,断对三处仍为一分,只断对一处不得分;除去必断的四处,在明显不该断句的地方断句的意图蒙混过关者,不得分。

参考译文   

    公孙鞅听说秦孝公在国中下令寻求贤才,准备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东方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土地,于是就西行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孝公。秦孝公立即会见卫鞅,交谈政事很长时间,孝公常常打瞌睡,没有听。谈完后孝公对景监发脾气说:“你的那位来客只不过是个无知狂妄之徒罢了,哪配任用呢!”景监因此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五帝之道劝说孝公,他的心思不加理会呀。”五日之后,卫鞅又要求孝公接见自己。卫鞅又进见孝公,谈得比前次更多,然而没有中孝公的意。谈完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也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三王之道劝说孝公,而他听不进。请求再一次召见我。”卫鞅再一次进见秦孝公,孝公觉得好而没有采用。谈完后卫鞅离开。孝公对景监说:“你的那位来客好,可以同他交谈了。”卫鞅说:“我用霸道劝说孝公,他的意思要采用了。如果再召见我,我知道该说什么了。”卫鞅果然又进见秦孝公。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膝盖在席上直往前挪动。交谈了好几天还不满足。景监对卫鞅说:“你用什么说中我国君的心意?我的国君高兴得很啊。”卫鞅说:“我用帝王之道达到夏、商、周三代盛世来劝说国君,可国君说:‘时间太长,我没法等待。况且贤能的君主,都在自身就扬名天下,哪里能默默无闻地等待几十年、几百年来成就帝王之业呢?’因此我就用强国之术向国君陈述,国君大为高兴。但这样就难以同殷、周的德治相比拟了。”

    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那些有过人举动的人,本来就会被世浴所非难;有独到见识的谋划者,必定会被百姓所讥讽。愚蠢的人对已经完成的事情都感到困惑,智慧的人对没有发生的事情都能预见。百姓,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创始,只可以同他们欢庆事业的成功。讲论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伟大功绩的人不征询民众。因此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甘龙说:“不对。圣人不改民俗而施教,智者不变法度而治国。依照民俗而施教,不费气力就会成功;根据成法而治国,官吏习惯而百姓平安。”卫鞅说:“甘龙所说的话,是凡夫俗子的言论。常人苟安于旧习俗,学者局限于所见所闻。用这两种人当官守法是可以的,但不是与之探讨成法之外事情的人,三代不同礼教而成就王业,五伯不同法制而建立霸业。智慧的人制定法律,愚蠢的人受制于法律;贤能的人更改礼教,无能的人拘泥旧礼。”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不能改变法度;没有十倍的功效,不更换器具。效法古代没有过失,遵循旧礼没有邪恶。”卫鞅说:“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

    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百姓勇敢为国作战,害怕私人斗殴,城乡大治。秦国百姓中当初说法令不适宜者有来说法令适宜的,卫鞅说“这些都是扰乱教化的人”,全部迁居到边境城堡。此后百姓中就没有人敢于议论法令了。

    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帮人告发商君要谋反,国君就派出官吏逮捕商君。商君逃亡到边关之下,打算住客栈。客栈的人不知他是商君,说:“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通行证件的人要判罪。”商君喟然叹息道:“唉,制订法令的弊端竟然到了这种地步!”离开秦国前往魏国,魏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印而大败魏军,拒绝接纳。魏国有人说:“商君,是秦国的盗贼。秦国强大而他的盗贼进入魏国,不遣返,是不可以的。”于是将商君送回秦国。商君再次进入秦国,便直奔封地商邑,与其党徒调动邑中军队往北攻击郑邑。秦王派兵攻打商君,在郑邑池杀死他。秦惠王车裂商君尸体而示众,说:“不许再有像商鞅这样的造反者!”于是又杀灭商君的家族。

相关题目

如图所示,线圈工件加工车间的传送带不停地水平传送长为L
如图所示,线圈工件加工车间的传送带不停地水平传送长为L,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线圈。在传送带的左端,线圈无初速地放在以恒定速度v匀速运
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一种元件.如图所示,
传感器是把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的一种元件.如图所示,乙、丙是两种常见的电容式传感器,现将乙、丙两种传感器分别接到图甲的电路中进行实验
“泰国黑米、香米……”这些稻米相信大家都尝过,它们以
“泰国黑米、香米……”这些稻米相信大家都尝过,它们以其优良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不仅泰国,而且越南、缅甸也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What will the shop owner do next?--He will have all these goods ordered    
--What will the shop owner do next?--He will have all these goods ordered          to the customers today.A. to deliver                  B. delivering            
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现有汽油2 kg,选其中一半完全燃烧,放
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现有汽油2 kg,选其中一半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J,剩余汽油的热值是 J/k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同一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的载体 C.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
已知等比数列{an},a4=7,a6=21,则a8等于(    ) A.35        
已知等比数列{an},a4=7,a6=21,则a8等于(    ) A.35            B.63            C.21               D.±21
已知直线,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且
已知直线,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且,则. B.若,,则. C.若,则.k*s5u D.若,则.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