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春》选段,回答12—15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

读《春》选段,回答1215题。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2、下列对选文第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写春花,主要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B、作者写出了春花的多、艳、甜。

C、作者写春花时,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行文的。

D、作者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13、下列诗句中哪项与第二段文字的主要描写对象不同(   )

A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C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对选文第三段你认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的多、细、密、亮,可见作者观察仔细。

C、“密密地斜织着”说明春雨密而轻盈

D、“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说明作者赏雨之时恰有轻雾,雾中微雨,春天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1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春》作者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B、朱自清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

C、“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此句与前文黄晕的灯光、慢行的人共同构成了雨中乡下安静和平的氛围。

D、“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野花之多。

答案

12-15CBDB

相关题目

把100 g且质量分数均为10%的KNO3溶液、盐酸、FeCl2溶液、NaHCO3溶
把100 g且质量分数均为10%的KNO3溶液、盐酸、FeCl2溶液、NaHCO3溶液、NaOH溶液的浓度分别增加到20%,合理的说法是(    )A.分别加热蒸发掉50 g水B.分别加入12.
       One morning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 I entered the Track Kitchen
       One morning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 I entered the Track Kitchen, a restaurant where everyone from the humblest(卑微的)to the most powerful came for breakfast.I noticed an emp
左表表示人类ABO血型所对应的基因型,右图为某家族血型系谱
左表表示人类ABO血型所对应的基因型,右图为某家族血型系谱图,□代表男性,○代表女性,除了甲、庚两人,其他人的血型已在图中标明。由此系谱图推测甲
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
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
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该行星表面的
一艘宇宙飞船飞近某一新发现的行星,并进入该行星表面的圆形轨道绕行数圈后,着陆在该行星上。飞船上备有以下器材: A.停表一只    B.质量为m
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8V  2W”字样,现在测定小灯泡在不
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8V  2W”字样,现在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P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U2的关系曲线.有下列器材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