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战的含义中 .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是否饱和;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相等.
【解答】解:(1)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故填: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恒温蒸发溶剂等.
故填:增加溶质.
(3)t3℃时乙的溶解度是Wg,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饱和溶液;
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和乙都是饱和溶液,并且溶解度相等,因此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填:饱和;相等.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是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故填: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