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送方希则序
欧阳修
庄子以绅笏为柴栅,班固以名声为缰锁。夫官位爵禄,人之所甚欲,彼岂恶之邪?盖将有感云尔。是以君子轻去就,随卷舒,富贵不可诱。故其气浩然,勇过乎贲、育①,毁誉不以屑,其量恬然不见于喜愠。能及是者,达人之节而大方之家乎!
希则茂才入官,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时不见用,宜其夷然拂衣,师心自往,推否泰以消息,轻寄物之去来,渊乎其大雅之君子,而几类于昔贤者乎!
余自来上都,寓谒舍,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会天子方向儒学,招徕俊良,开贤科,命乡举,而四方之杰赍贡函诣公车者,十百千数。余虽后进晚出,而掎裳摩趺攘臂以游其间,交者固已多矣。晚方得君,倾盖道涂,一笑相乐,形忘乎外,心照乎内,虽濠梁之游不若是也。未几,君召试中台,以枉于有司,夺席见罢。缙绅议者咸伤冤之,君方澹乎冲襟,竟于使人不能窥也。后数日,赍装具舟,泛然东下。以余辱交者,索言以为赠。
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希则,达人尔,可一言之。昔公孙尝退归,乡人再推,射策遂第一,更生书数十上,每闻报罢,而终为汉名臣。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不然,何徘徊而若此也?夫良工晚成者器之大,后发先至者骥之良。异日垂光虹,濯发云汉,使诸儒后生企仰而不暇,此固希则褚囊中所畜尔,岂假予说言之哉?觞行酒半,坐者皆欲去,操觚率然,辞不逮意。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则祖离道旧之情备之矣,此不复云。
(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
[注]①贲、育:传说中两位战国的勇士。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举进士不利,命乎数奇 数:命运
B.推否泰以消息 息:讯息
C.后数日,赍装具舟 赍:携带
D.操觚率然,辞不逮意 逮:达到
15.下列“为”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庄子以绅笏为柴栅
B.索言以为赠
C.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
D.同年景山、钦之、识之亦赋诗以为别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以君子轻去就,随舒卷,富贵不可诱。(4分)
(2)以希则之资材而沉冥郁堙,岂非天将张之而固翕之邪?(4分)
17.作者在文中对方希则流露出哪些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4分)
14.B
15.C
16.(1)因此君子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像云卷云舒般随心自由,不被富贵所诱惑。
(2)凭借希则的资质才能却幽居匿迹被埋没,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17.方希则因美好的才华而步入仕途,但三次进士考试都不成功,真是命运不佳。他不被时代所
用,却能拂动衣袖泰然镇定,自信满满,独往独行,视运气好坏、福分增减为自然推移,看轻外物的去留,他的高雅的君子之风真是深厚,与历史上的贤人几乎类似。方希则被尚书台召试。因为有关官员的歪曲,成绩优秀却被免除。而方希则却安静如常,襟怀旷淡,始终不能让人窥探其深广。方希则是位通达的人。方希则他日必能光耀环宇,身居高位,让众多儒生后辈仰望不已。
【解析】
14.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B.息:减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一)“为”字动词的用法:1、“为”字表动作、行为的用法:有“做”“作为”“充当”等义,翻译比较灵活。2、“为”字表动作,行为的结果的用法:可译为“变成”“成为”。 3、“为”字表心理的用法:可译为“以为”“认为”。 4、“为”字表判断词的用法:是。(二)“为”字介词的用法: 1、“为”字表被动的用法: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2、“为”字介绍原因或目的的用法:可译为“为了”“因为”。 3、“为”字表代替的用法:译为“给”“替”。 4、“为”字介绍涉及的对象对的用法:向。5、“为”字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的用法:可译为“当”“等到”等。(三)“为”字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的用法:“呢”。分析可知,C.为: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
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是以”“就”“舒卷”(2)“以”“沉冥郁堙”“岂非…邪”。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了对文中人物“方希则”的形象鉴赏、性格把握。一定要审准题意,即结合最能表现“方希则”性格的事例去思考。文中这方面的事例还是较多的。分析可知,作者在文中对方希则流露出的情感态度有能拂动衣袖泰然镇定,自信满满,独往独行,视运气好坏、福分增减为自然推移,看轻外物的去留,具有高雅深厚的君子之风。他襟怀旷淡,始终不能让人窥探其深广。方希则是位通达的人,他让众多儒生后辈仰望不已。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庄子把官场看作是栅栏囚笼,班固把名声看作是缰绳锁链。官位爵禄是人们最想要的,难道他们这样厌恶吗?大概他们有所感触罢了。因此君子把担任或不担任官职看得很轻,像云卷云舒般随心自由,不被富贵所诱惑。所以他们正气浩大,勇气超过孟贲、夏育,不在意毁谤和称誉,他们的气量坦荡,喜怒不表现于外,能达到这样,才是达人的节操和大家的风范。
方希则因美好的才华而步入仕途,但三次进士考试都不成功,真是命运不佳。他不被时代所用,却能拂动衣袖泰然镇定,自信满满,独往独行,视运气好坏、福分增减为自然推移,看轻外物的去留,他的高雅的君子之风真是深厚,与历史上的贤人几乎类似。
自从我来到京城,在客栈居住,往来于金马门(学士待诏之处),第二次见到方君已经是第二年春天。适逢天子正仰慕儒学,招揽俊才,开设科举,诏命各乡举荐,各地才俊携带贡品怀揣信函来到公车府,从十到百,直至上千人。我虽然后进晚出,但因为游走于那些衣裙相牵、脚背相摩,捋袖伸膊的人流中间,交往的人当然就很多了。我较晚才认识方君,路上初次相逢,一见如故,双方交谈,开怀大笑,忘乎外形,心心相印,即使是当年庄周与惠子在濠水桥上的交游,也比不上我们这种情形。不久,方君被尚书台召试。因为有关官员的歪曲,成绩优秀却被免除。士大夫中的评议者都为他伤心鸣冤,而方君却安静如常,襟怀旷淡,始终不能让人窥探其深广。几天之后他购买行装,准备舟船,顺流东下。因为与我有过交往,向我索要文字作为赠序。
见识宽广、器宇恢弘的人看得见远方,通彻祸福依存之理的人能够做到知晓天命。这些都不能够向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讲述的。希则是位通达的人,可以完全给他讲明。过去公孙弘曾经退隐归田,乡人两次推荐,在朝廷策论比赛中最终夺得第一。西汉刘向(本名更生)几十次上书朝廷,皇上每次看到他的奏折都不予采纳,然而他最终成为汉代名臣。凭借希则的资质才能却幽居匿迹被埋没,难道不是上天将要让他显扬却一定先让他收敛吗?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会让他徘徊不进?良工最后才完成的往往是宏大的器具,稍后出发而最先到达的通常是优良的骏马。希则他日必能光耀环宇,身居高位,让众多儒生后辈仰望不已。这种未来并不遥远,本是希则的衣袋所藏之物而已,难道还要借助我的进荐之言吗?酒过三巡,客人都要离席之时,我率性写下这篇赠序,恐怕词不达意。同年的景山、钦之、识之也都赠诗送别,全都洋溢着饯别叙旧的浓浓深情,这些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