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韩翃的《秋斋》“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等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宋代涌现了更多的竹画家。苏东坡就是一位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画竹气魄极大,“从地起一直至顶”,线条和笔力都很强劲。元代文人画兴起后画竹更为盛行。四大家之一倪云林的画,大都是修竹数竿,意境萧疏,具有独特的风格。明代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谁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道出了他画竹的高超技艺。徐渭(字文长)创画雪竹的方法,所画极为精绝。有人评论说:“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

到清代,我国特有的画竹技法得到进一步发展,风格也更加多样化。扬州八怪异军突起,为竹画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八怪之一的金冬心格调清新,淳朴而拙厚。郑板桥更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

竹子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如此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当代画家李苦禅所写“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道出了中国竹文化的精髓。

对徐渭画雪竹,下面的说法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两项是(    )

A.他画雪竹时,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因而能使人隐约感到全体竹子的形象。

B.他画的雪竹,满身处处有雪,枝干叶若隐若现。

C.他画的竹虚实结合,因而不像竹子。

D.他能用不好的笔,画出极为精绝的艺术珍品。

E.他画好竹子的枝节叶片后,再用淡墨水勾画渲染。

F.他画竹的技艺较之苏东坡、倪云林、王绂等人更为精妙。

具有“雅致、逼真”艺术特色的画家是(    )

A.萧悦      B.苏轼      C.倪云林      D.金冬心

答案

 【小题1】B、E

【小题2】A


解析:

【小题1】(B项“枝间叶上,罔非积雪”,即“满身处处是雪”;“ 竹之全体,在隐约间矣”即“枝干叶若隐若现”。E项见“纯以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A项“绝不类竹”并非“取材不限于一类竹子”,而是说开始画时不像竹子。C项“虚实结合”是无中生有。D项“明代瘦笔破笔燥笔断笔”是画画的技法,并非“不好的笔”。F项本文中作者并没有评价谁的技艺高超,而是按照先后顺序,点出了名人画竹的特色。)           

【小题2】(“萧悦工画竹,有雅趣”是说“雅致”,“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是说“逼真”。)

相关题目

 小明晚上在书房做功课,把台灯插头插入书桌边的插座,闭
 小明晚上在书房做功课,把台灯插头插入书桌边的插座,闭合台灯开关,发现家里的空气开关“跳闸”。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台灯的
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理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变
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的理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一定是变化的B.变化的电场周围产生的磁场不一定是变化的C.由
真核细胞有通过囊泡运输物质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不准确
真核细胞有通过囊泡运输物质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不准确的是()       A.  在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中,囊泡膜与内质网膜融合       B.  并非
………你所在的用户组无权浏览除“牛顿运动定律”之外的
………你所在的用户组无权浏览除“牛顿运动定律”之外的其它资料,请注册普通会员 或登录………
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
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湘大通过逐步改善科研、生活条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湘大通过逐步改善科研、生活条件,让本校教师和引进人才共同拥有一个好的环境。1995年底,投资1,600万元的工科实验大
阅读下面《背影》选段,回答7~10题。(12分) 到南京时,有朋
阅读下面《背影》选段,回答7~10题。(12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
如图(1),S为平面ABC外一点,SA⊥平面ABC,平面SAB⊥平面SBC.(例
如图(1),S为平面ABC外一点,SA⊥平面ABC,平面SAB⊥平面SBC.(例2(1)) (1)求证:AB⊥BC; (2)若AF⊥SC于点F,AE⊥SB于点E,求证:平面AEF⊥平面SAC.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