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到30年代和50到70年代中国共产党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

20世纪20到30年代和50到70年代中国共产党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进行过两次重大探索。这两次探索的结果怎样?这两次探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有哪些?探索成功的基本经验又是什么?

 

答案

结果:⑴第一次,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在这一正确路线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最后取得了胜利。

⑵第二次,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发展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同点:⑴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逐步摆脱俄国(苏联)革命和建设的模式,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⑵探索过程中,党内都存在两种路线的斗争,最终正确路线战胜错误路线而取得成功。

不同点:⑴背景不同:第一次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次探索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情况下进行的。

⑵共产党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一次探索,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第二次探索共产党已经成熟,处于执政党的地位。

基本经验: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制定政策、策略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相关题目

部分艾滋病病人死于癌症,这说明他们免疫的(     )功
部分艾滋病病人死于癌症,这说明他们免疫的(     )功能遭到破坏     A.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B.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
火车的发明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第
火车的发明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第一列火车诞生在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1 B.CO(g)的燃烧热
如图,AC是圆的直径,∠B为直角,AB=6,BC=8,则阴影面积为(
如图,AC是圆的直径,∠B为直角,AB=6,BC=8,则阴影面积为(   )。   (A)100π-24    (B)25π-24       (C)100π-48      (D)25π-48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 A.蒸汽机        B.火车          C.汽车  
有对联:“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
有对联:“宣传民主维新,倡西学,发展资本主义;批判专制守旧,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此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
用下图所示装置(X、Y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
用下图所示装置(X、Y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则下表中所列各项对应关系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电源X极通电前U形管中液体通电后现
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
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10cm<f<15cm    B.15cm<f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