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NH3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仪器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________(填字母)

ACl2          BO2

CCO2                  DNO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________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m 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用含mn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解析:(1)仪器a为分液漏斗;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或碱石灰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使NH3·H2O分解,所以b中可选择的试剂为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

(2)氯气和二氧化氮是有色气体,故排除AD,该装置适用于固液体混合不加热制取气体,可以制取氧气:2H2O22H2OO2,也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CO2H2O

(3)该反应中氧化铜被还原生成单质铜,所以氨气有还原性,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3Cu3H2ON2

(4)E装置中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装置中水蒸气进入D装置。

(5)读取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时,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6)干燥管吸收的物质是水,量气管收集的气体是氮气,水的物质的量为m g/18 g·mol1含有的氢原子为m/9 mo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n L/22.4 L·mol1,氮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11.2 mol,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答案:(1)分液漏斗 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

(2)BC

(3)还原 3CuO2NH33Cu3H2ON2

(4)吸收未反应的氨气,阻止F中水蒸气进入D

(5)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使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6)

相关题目

下列关于“前店后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下列关于“前店后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 B、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香港
当今,绿色生活方式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并体现在生活的各个
当今,绿色生活方式已被人们广泛接受, 并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某英语报社现正在中学生中开展以 “Green life at home” 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用英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
右图是太平天国时期颁行的改革内政的方案封面,下面对该
右图是太平天国时期颁行的改革内政的方案封面,下面对该封面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   A.颁行该方案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它表明太
已知函数是对数函数,且它的图象过点(4,2). (1)求函数
已知函数是对数函数,且它的图象过点(4,2).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求的值; (3)解不等式.
日本东京大学田中明彦在1991年指出,冷战后的世界,军事上
日本东京大学田中明彦在1991年指出,冷战后的世界,军事上存在着美国一个中心,经济上存在着美、日、德三个中心,在政治上存在着美、俄、英、法
某同学在显微镜中看到如图的图象,他想把图象移到视野的
某同学在显微镜中看到如图的图象,他想把图象移到视野的中心,请你告诉他应当怎样移动载玻片。(   )   A.向左上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
下列关于长江、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黄
下列关于长江、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注入东海 B.长江和黄河下游都位于东部平原区 C.长江是我国第一大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