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10分)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黄州时所作。

18.词的上片,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6分)

19.下片刻画出词人怎样的形象?蕴含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8.(1)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或声色味)的角度来写景;远近结合(由远而近);俯仰结合(上下结合);动静结合。 (3分,答出3个给满分。)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3分,答出2点给满分。)

19.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或“隐逸者”、“贬谪者”)形象。(2分)表达了诗人超然俗务、悠闲自适的志趣,又流露出百无聊赖、得过且过的无可奈何之情(或失落情绪)。(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可结合着景物描写常用的写作角度,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等。可抓住关键词分析作答。第二问先找出描写的主要景物,然后再根据描写景物的词语概括作答。修饰性的直接提取,描述性的可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明”“隐”“乱蝉”“白鸟”“香”等关键词,很容易得出开阔深邃、清幽淡雅的野趣。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嗜好)的角度入手,一个人的居住环境、着装等也往往能透露其志趣。由“杖藜徐步”可知,词人是一个手拄藜杖缓步游赏的闲居者形象。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达出了诗人超然、悠闲的情趣;“又得浮生一日凉”表达了词人得过且过的无奈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常数),若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大值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常数),若恒成立,则实数的最大值是(    ) A. 3        B.4       C.   5      D.6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撂荒 一摞书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撂荒 一摞书 利令智昏 吃一堑长一智 B绉纱 文诌诌 咄咄逼人 巧伪不如绌诚 C惊蜇 蜂蛰人 跚跚来迟 化干戈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25℃时pH=12的Na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25℃时pH=12的NaOH溶液与pH=12的氨水中: c(Na+)=c(NH4+)B.Na2CO3和NaH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      2c(CO32-)+c(OH-)
 设集合,集合或,全集.       (1)若,求; (2)若,
 设集合,集合或,全集.       (1)若,求; (2)若,求.
如图,AB是⊙O的弦(非直径),C、D是AB上两点,并且OC=OD,
如图,AB是⊙O的弦(非直径),C、D是AB上两点,并且OC=OD,求证:AC=BD.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该粒子是 A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该粒子是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出
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的变化是 A.细胞内色素减少                             B.细胞内有些酶的活
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
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使的速度均为16m/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a1=3m/s2,乙车紧急刹车时加速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