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九疑山图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九疑山图记

       ①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    ②表:标记。

1.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         

2.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3.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4.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5.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

答案

1.规模和得名缘由

2.这句话描写了山中若有若无的蝉蝇一类的声音,以声衬静;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静寂。

3C

4.这句话整散结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华、衡、岱的特点,强调其峻峭与宏伟,节奏鲜明;再用散句描摹这样的山峰很多,句式参差,富于变化。

5.九疑山地处衡山之南,宏伟美丽;却不能列于五岳;作者撰文对此表示不满;希望人家认识九疑山特有的长处。

相关题目

【2009・烟台】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009・烟台】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人说:智者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人说:智者无言。的确,大智之人,总是淡淡地________,静静地_________,孜孜地_________,直到进入智慧
.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
.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
— How much are these bananas ________? — Five yuan. — Oh, it’s not expen
— How much are these bananas ________? — Five yuan. — Oh, it’s not expensive ______. A. at all; at all               B. in all; in all            C. in all; at all  
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
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北极冰层逐渐融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北极冰层逐渐融化,北极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北极航道具有的潜在经济和地缘战略价值,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混合物试剂分离方法 A苯(苯酚)溴水过滤 B乙烷(乙烯)氢
人体的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不能对吸入的气体
人体的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不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不是鼻腔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的一项是(    ) A.鼻毛阻挡灰尘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