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君子慎其独也”出于《礼记·中庸》。“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阅读上面的这段话,请以“慎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君子慎其独也”出于《礼记·中庸》。“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阅读上面的这段话,请以“慎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慎 独
古时,一梨栽于道旁,天酷热,路人纷纷去摘梨解渴,惟一人不动,问之,答曰:梨虽无主,吾心有主
——题记
梨树栽道旁,人争相取之,一句“吾心有主”,便约束了自己的举动。大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斗转星移,便是几多春秋,可是以“吾心有主”标榜者又有几人?
可还记得,汉时,那个在北海牧羊的男子手持节杖,望着天也不曾动摇半分的苏武,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只因一句“愿做大汉魂,不做匈奴臣”,便被放逐到北海牧羊,只待公羊生出小羊方可回去。那里荒无人烟,只有羊群伴,曾为好友的李陵劝他投降匈奴,只换来他一句割袍断义便灰溜溜地走了。想那时,汉主恐怕早已将他忘却,只要他点头无一人知道他已经投降匈奴,那是贫寒与华贵的对峙,是气节与富贵的决战,可只因一句“吾为汉臣”,荣华富贵转身而逝,贫寒、孤寂随之而来。
恐怕在当时的他,孤寂一人也曾默默诵念过“吾心有主”这句话吧!千里外,荒无一人的北海,只有他一人因为一句“吾心有主”便守望了整整十个春秋,由伟岸的男子变成白发须须的老人,依旧独自一人,谨守正道,严守气节。你是汉时不屈的魂,是谨守正道的魄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你无光自亮,灿烂而耀眼。
古今多少事悠悠,古人以“吾心有主”而严守正道,今人以“吾心有主”而继往开来。那是无意间翻开“2008感动中国”时看到的,他并不是十人物之一,他只是一个彩票供应站的售票员,有人请他代买号码,谁知竟中了百万大奖。可他却丝毫没有犹豫地将大奖给了那人,百万大奖不动心吗?又没有人知道!谁知他却说:“不是我的,我不要,要了心里也不踏实。”
有一个词,很好将他们的行为解释清楚——慎独。佛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守正道。慎独?!是啊!就算独自一个人也要谨慎,吾心有主,慎独之惟正自身,慎独之。
【简评】文章的题记,先声夺人,用一个恰当的例子为题目做了最好的注脚,文章刚开始就比别人技高一筹,为作文拿高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下面列举的“苏武牧羊”的例子非常典型,作文以“慎独”为出发点和归宿,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形象性,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解析】
试题分析:
一、写作指导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慎独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灵魂是“慎心”,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二、思路点拨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①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②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③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④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①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②“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③“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④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⑤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⑥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可按层进式展开: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①慎独是一种情操;②慎独是一种修养;③慎独是一种自律;④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①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③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横向结构:
3.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拟题参考:
1.慎独,人生的至境 2.千金难买是慎独 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在无人的时候 5.慎始与慎终 6.为官 “四慎” 7.慎独,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 8.人在做,天在看 9.慎独助你成功 10.人前人后皆君子 11.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12.“满城尽是电子眼”
三、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7.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即使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要学得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8.南宋学者朱熹:“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诚其意’”(《朱子语类》)
9.宋代学人陆九渊:“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
10、中学生不小心撞坏宝马车留字条致歉感动车主:东方网 11月6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一个中学生骑车上学,却不小心撞坏了一辆宝马车,车主并不知情,这位中学生是该悄然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不过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2)班徐砺寒同学却以身作出了表率,他在撞坏停在路边的宝马车之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处等待了近半小时后,并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纸条。这股“正能量”被网友拍下来上传微博,很快就传遍了全国,网友们称徐砺寒为“最诚实的中学生”,并表示要向他学习。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