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丁醚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反应和主要实验

正丁醚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反应和主要实验装置如下: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2O+H2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相对分

子质量

水中的

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

0.810 9

微溶

正丁醚

130

142.0

0.770 4

几乎不溶

6 mL浓硫酸和37 g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A,并加几粒沸石。

加热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135 ,维持反应一段时间。

分离提纯: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70 mL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粗产物依次用40 mL水、20 mL NaOH溶液和40 mL水洗涤,分液后加入约3 g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纯净正丁醚11 g。请回答:

(1)步骤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应先加         

(2)加热A,需先从    (“a”“b”)口向B中通入水。 

(3)步骤的目的是初步洗去                  ,振摇后静置,粗产物应从    (”)口倒出。 

(4)步骤中最后一次水洗的目的为 

  

(5)步骤,加热蒸馏时应收集    (填选项字母)左右的馏分。 

A.100           B.117

C.135           D.142

(6)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A中。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        ,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         

(7)本实验中,正丁醚的产率为          (精确到1%) 

答案

答案:(1)正丁醇 (2)b (3)浓硫酸 上

(4)洗去有机层中残留的NaOH及中和反应生成的盐

(5)D (6)正丁醇 水 (7)34%

解析:(1)步骤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类似浓硫酸的稀释,应先向其中加入密度小的正丁醇,然后再加入密度大的浓硫酸;(3)在反应混合物中,浓硫酸能溶解于水中,正丁醚不溶,正丁醇微溶于水,所以步骤的目的是初步洗去浓硫酸;由于正丁醚、正丁醇密度都比水小,所以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4)步骤NaOH溶液来中和硫酸,所以有机层中有残留的NaOH及生成的盐;(5)由正丁醚的沸点为142 ,可知应收集142 ℃左右的馏分;(6)液体混合物加热会蒸出,经过冷凝器降温会转化为液体,由于正丁醇的密度比水小,又微溶于水,所以在上层,水在下层;(7)n(正丁醇)==0.5 mol;正丁醚的

理论产物物质的量为n(正丁醇)=0.25 mol,正丁醚的实际产物物质的量为=0.085 mol,则正丁醚的产率为×100%=34%

相关题目

名著。(3分)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
名著。(3分)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
若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备下列性质
若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项(    )  ①不易溶于水 ②易溶于水  ③密度比空气小 ④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③  
 已知分子式为C12H12的物质A的结构简式为:    且A苯环上
 已知分子式为C12H12的物质A的结构简式为:    且A苯环上的二溴代物有九种同分异构体,由此推断A苯环上的四溴代物的异构体的数目有 A.9种      
在①甲烷②乙炔③丙烯④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
在①甲烷②乙炔③丙烯④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的是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  
读图,完成下面试题。   21.甲图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
读图,完成下面试题。   21.甲图所示地区海岸线非常曲折,将会使当地 A.飓风影响范围扩大  B.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扩大 C.洋流对沿岸的影响较弱  D.
新华网伦敦2010年7月12日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日在伦敦公
新华网伦敦2010年7月12日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2日在伦敦公布最新生态经济学研究报告,呼吁更多企业关注生物多样性问题。联合国之所以作出这一呼
研究发现,水分进出细胞膜必需一种被称为“水通道”的蛋
研究发现,水分进出细胞膜必需一种被称为“水通道”的蛋白质。若设法专一性地关闭离体肾小管壁细胞的水通道蛋白,则将导致细胞( ) A.形态基本
如图所示,有三个电阻,已知Rl:R2:R3=1:3:6,则电路工作
如图所示,有三个电阻,已知Rl:R2:R3=1:3:6,则电路工作时,电压Ul:U2为(      )A.1:2     B.1:3     C.1:6       D.1:9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