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坚持写了60年的日记,记录了他和乡亲们半个多世纪的生存经历,用平凡琐事见证了60年来农村生活的变化。2006年,这本名为《农民日记》的图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推出,该书作者叫侯永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年12月1日,侯永禄在日记里写了他一生中最长的一篇思想活动记录,题目为《分不分》,在三页半纸里,他满怀忧虑地写道:“分开各干各,有干劲,能做好,这意味着分田单干。没有受过单干苦的人,是不知道单干难的。解放前旧社会的单干,是受着封建社会的束缚……土改后多亏及时组织互助组成立合作社,没有使两极分化过于悬殊。就那很短的时间,也有不少人很快变穷,分下的房屋土地牲口农具只好卖掉,靠借债过日子。因此分田单干弊多利少,不能实行。只有走集体化道路才好。”
——侯永禄《农民日记》
材料二 “五八年来了个大跃进,实行了吃饭不要钱、干活不记工的办法,造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使生产又受到了损失。”
——侯永禄《农民日记》
材料三 “丁万成一家3口人,共有14.7亩土地,主要种植大豆。2005年,他承包了外出打工村民的两垧土地,价格为每亩190元,用自己的15马力拖拉机耕作。那是他第一次承包土地。一年下来,每亩地的收益约为50元,总收益仅为
2 000元左右。去年,他以每亩200元的价格又承包了别人两垧土地。赶上春旱,产量低,每亩地产量只有200余斤。他以每公斤3.72元的价格卖了大豆,除去地租外,毛收入还剩6 000元。”
——侯永禄《农民日记》
材料四 “国际大豆市场供不应求,但中国豆农获利不多的原因,就在于市场受控于人。国内的大豆价格跟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走的,根本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一位压榨企业的老总分析道,“从成本上看,压榨企业更愿意使用进口大豆。中国豆农的大豆要么贱卖,要么就是卖不出去。”
——中国青年报
(1)材料一中“解放前旧社会的单干”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什么样的经营模式?有人说在古代农业经济的经营模式下“农民是‘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你赞同此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为了巩固这种经济基础,我国古代长期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8分)
(2)材料一中让侯永禄产生思想斗争的是什么问题?这一事件在我国现代史上有何重大意义?(4分)
(3)材料二中说的是当时农村中存在的什么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4)结合材料三、四分析,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如果你是今年应聘到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上述问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