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建设,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划时代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各方的共同责任。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材料分别说明各政治生活主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顺应时代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依法治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公正的有力保障。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①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全国人大要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坚持科学立法,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监督法律的实施。
③政府要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④公民要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行使监督权,监督法律的实施。
⑤司法机关要坚持公正司法,加强司法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解析】(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 ,首先要注意的是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社会发展规律”。然后可以从分别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角度分析说其必要性;然后分别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的矛盾的角度分析说明其重要性;最后可以从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角度说明。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材料分别说明各政治生活主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怎样做,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从中国共产党应该坚持依法执政、人大应该行使职权、行政机关应该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应该公正司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