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衍至六倍,隶中宫应奉,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注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
知荆南,河北盗起,复以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韐庄重宽厚,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京城不守,始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使亲信持归报诸子。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缢。
(《宋史》卷446)
【注】邻伍:邻居。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 辟:征召
B.密疏以闻,诏许之 疏:稀疏
C.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 具:准备
D.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 夺:强行改变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酌卮酒而缢 人非生而知之者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韐“毅然不可回夺”的一组是 ( )
①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 ②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③不为动,益厉战守备 ④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⑤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 ⑥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西夏人纳贡请罪的请求,将士们认为敌人有诈,刘韐正确分析了对方的情况,对使者晓之以理,夏人服从,西边遂安。
B.刘韐在做越州知州的时候,看到鉴湖赋税沉重,就请求朝廷体恤百姓,免除了这里的赋税。
C.盗贼首领柴宏因不堪暴敛,聚众抢掠,杀害官吏。刘韐使用怀柔政策,降服贼众,使河北形势安定。
D.金人兵临城下,刘韐率兵发锐箭射杀他们。京城沦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营,在利诱面前,宁死不屈,自缢而亡。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3分)
(2)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3分)
(3)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4分)
13.B
14.D
15.C
16.B
17.(1)发动战争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撑,何况是小国呢?(3分)(3个小句子,一个小句子1分)(2)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赏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3分)(3个小句子,一个小句子1分)(3)况且君主忧劳则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以顺从为原则(“正确的做法”亦可),是妇道人的思想,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4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B项,疏:上奏章。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D 项,均表顺承关系的连词。A项,来,目的连词;用,介词。B项,被,介词;替,介词。C项,介词,和;结交,动词。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全都直接体现刘韐“毅然不可回夺”。①表现刘韐的智慧。④侧面表现刘韐的意志胆识。所以选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免除了这里的赋税”表述不正确,是指免除了邻居为逃跑的人补偿租税的不合理规定。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兵、中国、请、以、纵、党、忧、正、道、所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刘鞈是建州崇安人,王厚镇守熙州时,征召他为狄道令。西夏人攻打震武,刘韐到鄜延代理帅职,派出奇兵攻打他们,解除了围困。西夏人来传话,希望向宋朝纳贡谢罪,大家都认为这是诈术。刘韐说:“发动战争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撑,何况是小国呢?他们虽然刚刚取胜,但他们的士兵也疲惫不堪,害怕我们再次进攻,所以诚心归附来谋求自我安定,这是实情。”于是,暗中上奏章使朝廷知道此事,朝廷下诏书答应了他。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诸位将领说西夏人果然有诈,请求会合兵力突袭他们。刘韐说:“越过边境约定会面,应该容许有别的变故。”恰逢第二次请求纳贡的使者到,刘韐警告说:“朝廷正致力于讨伐西夏,我为你们请求,不要像从前那样为求取岁币,在战场上争斗,而招致我朝皇威大怒。”西夏人听从了命令,西部边境从此就安定了。”
刘韐执掌越州时,鉴湖被百姓占用耕种,官府于是收敛租税,每年两万斛。政和年间,干涸的地方都开垦为田地,租税扩大到原来的六倍。租税太重但催讨严苛,百姓大多都逃离了。以前都是勒令邻居补偿,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报,刘韐请示后免除了这一规定。方腊攻陷衢州和婺州,越州非常震恐,官吏全都逃跑,有人准备了船只请求刘韐一块走。刘韐说:“我是郡守,应当与城共存亡。” 不为之动心,更加激励作战全面防守。敌人到了城下,就击败了他们。
执掌荆南时,河北盗贼兴起,又使其镇守真定。盗贼首领柴宏本是富人,不能忍受横征暴敛,聚集众人抢掠,杀巡尉,统制官也被杀死。刘韐一个人骑马前往镇守,派人招他来。柴宏到了就服罪。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赏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个河北路就平定了。
金人已经谋划向南进攻,朝廷正打算顺从他们求取云中土地的要求。刘韐刺探侦查得到实情,急忙禀告朝廷,并且暗中部署城池守卫来静待其变。这年冬天,金兵抵达城下,知道有防备,在他的旁边留下军队,然后驱兵向宋朝内部攻打。等到回来,修整云梯和冲车,设计围攻,显示要发起攻击,刘韐发射锐箭射杀他们,金人知道不能威胁他们,于是退兵。
刘韐举止庄重性情宽厚,到面对大事时却意志坚决不可改变。京城失守,才派他出使金营,金人命令仆射韩正把他安顿在僧舍。韩正说:“国相了解您,现在想重用您。”刘韐说:“苟且偷生侍奉二主,死也不这样做。”韩正说:“军中商议立异姓为王,想让您担任正职代替我,且能够让家属随行,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到北方去求取富贵。”刘韐仰天大呼道:“有这事吗?”写了一片纸送回,说:“金人不认为我有罪,而认为我可以重用,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何况君主忧劳则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以顺从为原则,是妇道人的思想,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 派亲信拿着书信回去通知孩子们。他就沐浴更衣,斟了一杯酒后自缢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