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是 (   

在下列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是 (   

   A. 3S + 6KOH == 2K2S + K2SO3 + 3H2

   B.SO2 + 2H2S == 3S + 2H2O

C.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D. I2 + 2NaClO3 == 2NaIO3 + Cl2

答案

B

相关题目

(2011年四川眉山,7题)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2011年四川眉山,7题)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粗盐提纯中蒸发时用玻璃棒是为了受热均匀B、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可以通过
两上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斜面上,如图所示,
两上叠在一起的滑块,置于固定的、倾角为θ斜面上,如图所示,滑块A、B质量分别为M、m,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已知两滑
5. 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是S,导体单位长度内
5. 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是S,导体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金属内的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自由电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为υ0,
已知函数f(x)=,设a、b∈R且a≠b,求证:|f(a)-f(b)|<|a-b|.
已知函数f(x)=,设a、b∈R且a≠b,求证:|f(a)-f(b)|<|a-b|.
《石壕吏》中杜甫借老妪之口道出的关于生死的哲理性思考
《石壕吏》中杜甫借老妪之口道出的关于生死的哲理性思考的句子:                               ,                       
【2012•济宁期末考】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
【2012•济宁期末考】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符的是                                  (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本设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本设计所要体现的是脚下的文化——日常文化,作为生活和作为城市的记忆,哪怕是昨天的记忆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