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年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6

11

7

63.6%

1897

49

45

91.8%

1898

47

39

83%

    注: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60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年的20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10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答案

(1)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体;但寿命大多很短;报刊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

    (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客观上提供了借鉴。维新变法失败后,报业受到重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以及概括阐释问题的能力。第(1)问在阅读材料一时,不仅要发现从1895~1898年报刊创刊逐年增加,更要发现中国人自办报刊所占比重的明显变化。图表下面的注释所涉及时间也是重要信息。材料二主要体现当时中国人办报的宗旨和报刊主要宣传内容。材料三与前两个材料所隐含的信息有交叉,要结合设问回答。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应结合19世纪末的时代背景和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阐释。

相关题目

水泥具有怎样的性质?它又具有什么样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
水泥具有怎样的性质?它又具有什么样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
(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9题)古语云:“潮者,据朝来
(2010年10月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9题)古语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如图,已知∠1=110°,∠2=70°,∠4=115°,则∠3的度数为( 
如图,已知∠1=110°,∠2=70°,∠4=115°,则∠3的度数为(  )    A、65º            B、70º             C、97º             D、115º
战国时期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取楚国方言,创造出一
战国时期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取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是(  )                                                 
某容器内发生下列反应:2N2O2N2+O2,请填写表中空白:
某容器内发生下列反应:2N2O2N2+O2,请填写表中空白: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劾/隔阂 炽热/整饬 不可胜数/数典忘祖 B.旖旎/绮丽 扑朔/追溯 强人所难/富国强兵 C.徜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