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完成6—8题。①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完成6—8题。

①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④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舍身求法”是指为追求公平、正义而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

B.这里的“中国人”是指所有的中国人。

C.“脂粉”是指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D.“状元宰相”是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2.“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这样的人现在确实很少

B.这样的人现在并不少

C.这样的人现在确实不多了

D.这样的人现在并不多了

3.对选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②段中前面说“笼罩了一切”突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

B.选文第③段采用例证法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C.作为一篇经典的驳论文,全文采取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选段是通过从正面提出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论证这个论点的正确性,从而直接驳斥了对方谬论。

D.①—④段先后巧妙地使用了仿拟、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答案

1.B

2.B

3.C

解析:略

 

相关题目

小明在一张日历上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算出它
小明在一张日历上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算出它们的和是48,则这三天分别是   A.15,16,17      B.6,16,26        C.9,16,23   
2.0 mol PCl3和1.0mol C1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
2.0 mol PCl3和1.0mol C1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    PCl3(g)+ C12(g)  PCl5(g) 达平衡时,PCl5为O.40mol,如果此时移走1.O mol PCl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水稻的谦卑 杨春山 ①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水稻的谦卑 杨春山 ①贴紧土地,是一种让灵魂匍匐前进的方式。水稻始终以谦卑的姿态呈现在土地上,没有艳丽的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光,生成能使澄
我国古代哲学家说过:“万物莫不有对”,“万物莫不相异
我国古代哲学家说过:“万物莫不有对”,“万物莫不相异”。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      ③矛
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
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确的重力加速度g值,g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
成等差数列的四个数之和为2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积为40,
成等差数列的四个数之和为2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积为40,求这四个数.
己知G是一种高分子塑料,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M和N: 用N制
己知G是一种高分子塑料,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M和N: 用N制取G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E中所含两种官能团的名称是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