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李 珣
古庙依青嶂①,行宫枕碧流②。水声山色锁妆楼③。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④,烟花春复秋⑤。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⑥。
【注释】①古庙:指巫山神女之庙。②行宫:古代天子出行时住的宫室。这里指楚王的细腰宫。③妆楼:指宫女的住处。④云雨朝还暮:宋玉《高唐赋》说,楚王梦一神女,自称“妾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⑥行客:指途经巫山之过客。
20.赏析上片首句中“依”和“枕”的妙处。(5分)
21.这首词的最后一句,有人评价:“极具真情,无理而妙。”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20.“依”是“依偎”,“枕”是“枕着”。(1分)作者用这两个字,运用拟人修辞(1分)手法。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对诗句的阐述1分)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写出了古庙和青嶂、行宫和碧流的依存关系。(表达的效果概述1分)
21.最后一句写“行客”“多愁”,言外之意,是“猿啼”所引发,故有“何必”之语,似在埋怨猿猴。实际上,“行客”早已有愁,与外物何干?此为“无理”;(3分)但符合作者此时此地的心情,恰如其分而又深刻浓郁,是为“而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2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题中,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需要学会抓住关键词,何为“无理”,为何“而妙”,联系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