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并以格律诗的面貌流传至今。人们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最初词的全称是“曲子词”。“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所以,“曲子”和“词”都是它的简称。后来“词”终于占据了优势,成为通用名称,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

曲子词包括民间曲子词和欧阳炯所称的诗客曲子词。前者可以晚清在敦煌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残卷为代表,后者可以《花间集》为代表。试将二者加以比较,便可明了词的产生及其初期发展情况。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无主的作品;而《花间集》里的作者除少数外,皆有行实可考。就语言方面比较,花间词派诗人的作品重词藻典雅,而敦煌曲子词则用朴素语言。词的内容原很丰富,敦煌曲子词保存了原始词的风貌,而《花间集》存词则显示出所谓“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而加以发展的情状。词在民间初创阶段,体式尚不怎样严格。到了诗人手里,便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使得形式渐渐固定下来。经过这样一个阶段,词固然渐失其民间文学本色,但由于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

词是乐章,因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视其与音乐关系如何,形成了不同的两条道路:创制新调,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恢张词体,革新歌辞抒写的内容。北宋柳永、周邦彦等通晓音律,既本古乐以翻新调,又善于创作谐合音谱的歌辞。但张炎评论周邦彦时,还嫌他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可见婉约派对于合乐要求之高。与此相反的一条道路就是黄庭坚所谓“寓以诗人之句法”,要求“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这样的豪放派把协律放在第二位。苏轼“以诗为词”更为明显,他简直在词的发展中划下了一条分界线,给词另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前人对苏词的评价大都很高,看法也大体相近。晁补之说:“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苏轼词的特点是音律渐疏,而内容更为丰富。作者的性情抱负更能表现于字里行间,因而词境扩大,词体始尊。因此,苏轼及其同派词人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延长了词的生命,使其获得新的发展。他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些爱国词人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上述两条道路虽各有所偏,但在创作实践中名家仍力求兼顾。如苏轼的词并非不能歌唱,不过要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晁以道尝见其酒酣自歌《阳关曲》,便说“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至精于音律的词家如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也是词章能手,写了很多传诵至今的词作。

这两条道路一直贯串在词的发展史中并明显影响了词的风格。大体说来,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                              (有删改)

6.下列关于词的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词,作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讲究格律,流传至今,人们向来把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唐宋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

B.词大致沿着两条道路发展,风格迥异,重视与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二者各有千秋,比较而言,后者以南宋爱国词人为代表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篇章。

C.词是乐章,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创制新调,还是恢张词体,均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

D.词在民间初创时,体式尚不怎样严格,但具有民间文学本色,后来诗人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才使得词的形式渐渐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词之所以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是因为词是“曲子”和“词”的统一体,“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

B.词在初创阶段语言朴素,作者大多不可考,后经文人考究,其形式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

C.柳永、周邦彦属于主张并实践创制新调、追求合乐,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的婉约派词作者,而苏轼则不属于这一流派。

D.周邦彦的词能歌唱,苏轼的词也能歌唱,不同的是苏词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歌唱。精于音律的词家如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也是词章能手。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其词内容丰富,词境扩大,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影响深远,尽管其词多不谐音律,但自有特色。

B.南宋爱国词人深受苏轼影响,继承并光大了豪放词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词篇,只是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

C.“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这些话可印证苏词以诗为词、风格豪放的特点。

D.词在发展过程中,先是因“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从事创作而得以发展,后来又沿着两条道路革新发展,最后到宋代繁盛一时。

答案

6.D

7.A

8.B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不合文意。原文中“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中的“这个历史时期”当指宋朝时期。B“后者以南宋爱国词人为代表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篇章”处错,原文是说南宋词人与苏轼比,篇章更为丰富多彩。C原文是说“创制新调,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而不是“均要求”密切配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A强加因果,前后无因果关系,词是“曲子”和“词”的统一体 无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无中生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I think Nelson Mandela is a great man. Do you think so?    --______ I feel t
--I think Nelson Mandela is a great man. Do you think so?    --______ I feel that he is a true hero, too.    A. I’m with you.    B. I don’t think so.     C. Pardon?        D. Rea
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A.蒸发、
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A.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B.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C.过滤、蒸发、蒸馏、分
下列观点能体现哲学“两个对子”的有(   ) A.未有此气
下列观点能体现哲学“两个对子”的有(   )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B.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C.风吹帆动,
ORBIS doctors work very hard          they can help          m
ORBIS doctors work very hard          they can help          more people . A.to , even            B.so that , many  C.that , very         D.so that , much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的粒子 B.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在化学反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
有人说:“不见四合院就不能叫北京,没有石库门就无法称
有人说:“不见四合院就不能叫北京,没有石库门就无法称上海。”这种看法主要强调 A.事物的个性比共性更重要         B.事物的个性通过共性
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
如图,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且,那么△BEF的面积为         cm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