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后来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并以格律诗的面貌流传至今。人们向来以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最初词的全称是“曲子词”。“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所以,“曲子”和“词”都是它的简称。后来“词”终于占据了优势,成为通用名称,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

曲子词包括民间曲子词和欧阳炯所称的诗客曲子词。前者可以晚清在敦煌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及其他曲子的残卷为代表,后者可以《花间集》为代表。试将二者加以比较,便可明了词的产生及其初期发展情况。敦煌曲子词绝大部分是无主的作品;而《花间集》里的作者除少数外,皆有行实可考。就语言方面比较,花间词派诗人的作品重词藻典雅,而敦煌曲子词则用朴素语言。词的内容原很丰富,敦煌曲子词保存了原始词的风貌,而《花间集》存词则显示出所谓“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而加以发展的情状。词在民间初创阶段,体式尚不怎样严格。到了诗人手里,便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使得形式渐渐固定下来。经过这样一个阶段,词固然渐失其民间文学本色,但由于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

词是乐章,因而在其发展进程中,视其与音乐关系如何,形成了不同的两条道路:创制新调,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恢张词体,革新歌辞抒写的内容。北宋柳永、周邦彦等通晓音律,既本古乐以翻新调,又善于创作谐合音谱的歌辞。但张炎评论周邦彦时,还嫌他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可见婉约派对于合乐要求之高。与此相反的一条道路就是黄庭坚所谓“寓以诗人之句法”,要求“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这样的豪放派把协律放在第二位。苏轼“以诗为词”更为明显,他简直在词的发展中划下了一条分界线,给词另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前人对苏词的评价大都很高,看法也大体相近。晁补之说:“苏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苏轼词的特点是音律渐疏,而内容更为丰富。作者的性情抱负更能表现于字里行间,因而词境扩大,词体始尊。因此,苏轼及其同派词人的贡献是扩大了词的歌咏范围,延长了词的生命,使其获得新的发展。他对南宋爱国词人的影响尤其显著,这些爱国词人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词篇。

上述两条道路虽各有所偏,但在创作实践中名家仍力求兼顾。如苏轼的词并非不能歌唱,不过要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晁以道尝见其酒酣自歌《阳关曲》,便说“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至精于音律的词家如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也是词章能手,写了很多传诵至今的词作。

这两条道路一直贯串在词的发展史中并明显影响了词的风格。大体说来,重视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                              (有删改)

6.下列关于词的论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词,作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讲究格律,流传至今,人们向来把唐诗、宋词并举,可见它已成为唐宋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

B.词大致沿着两条道路发展,风格迥异,重视与音乐关系者词多婉约,不受束缚者词多豪放,二者各有千秋,比较而言,后者以南宋爱国词人为代表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篇章。

C.词是乐章,在其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创制新调,还是恢张词体,均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

D.词在民间初创时,体式尚不怎样严格,但具有民间文学本色,后来诗人从章句、声韵上去考究,才使得词的形式渐渐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词之所以与诗并列为韵文中的一体,是因为词是“曲子”和“词”的统一体,“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

B.词在初创阶段语言朴素,作者大多不可考,后经文人考究,其形式固定下来,体制和作法更加成熟,奠定了后来其在两宋大发展的基础。

C.柳永、周邦彦属于主张并实践创制新调、追求合乐,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的婉约派词作者,而苏轼则不属于这一流派。

D.周邦彦的词能歌唱,苏轼的词也能歌唱,不同的是苏词要关西大汉执铁板歌唱。精于音律的词家如周邦彦、姜夔、张炎等,也是词章能手。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对词的发展功不可没,其词内容丰富,词境扩大,大大提高了词的地位,影响深远,尽管其词多不谐音律,但自有特色。

B.南宋爱国词人深受苏轼影响,继承并光大了豪放词风,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词篇,只是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

C.“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这些话可印证苏词以诗为词、风格豪放的特点。

D.词在发展过程中,先是因“诗客”们接受民间曲子词的形式从事创作而得以发展,后来又沿着两条道路革新发展,最后到宋代繁盛一时。

答案

6.D

7.A

8.B

【解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A不合文意。原文中“它已成为这个历史时期文学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中的“这个历史时期”当指宋朝时期。B“后者以南宋爱国词人为代表留下了更为丰富多彩的篇章”处错,原文是说南宋词人与苏轼比,篇章更为丰富多彩。C原文是说“创制新调,要求歌辞与音乐密切配合”,而不是“均要求”密切配合。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A强加因果,前后无因果关系,词是“曲子”和“词”的统一体 无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将选项对应原文信息,合理筛选。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其词的艺术价值稍逊于苏轼词”无中生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
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
某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Fe2+和Ba2+,则下列离子可与该溶液
某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Fe2+和Ba2+,则下列离子可与该溶液大量共存的是( ) A.SO42﹣ B.Cl﹣  C.CO32﹣ D.NO3﹣
(四)【阅读科技小品】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四)【阅读科技小品】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地震中房子不倒的秘密 南美的智利2010年2月经历了8.8级超强地震,人员和建筑物的损
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 A.CaCl2
物质的量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 A.CaCl2   B.CH3COONa   C.NH3      D.K2S
之所以说工业革命是社会关系上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之所以说工业革命是社会关系上的革命,主要是因为(    ) A.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B.引起了机器大生产的普遍推广  
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B.    
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A.          B.       C.           D.
Do you find 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 so difficult that it's painful? This might
Do you find 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 so difficult that it's painful? This might be called laziness, but Dr. Kleitman has a new explanation. He has proved that everyone has a daily energy cycle.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