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天,著名学者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甜熏鱼、冰糖肘子、什锦炒饭陆续端上来,梁先生都没有动筷子,说血糖高得忌口。最后,八宝饭端上来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说:“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里面既有糖又有淀粉!”梁先生笑着说:“我当然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吃前面的菜时我才特别节制,要计划着吃甜食,把最大的‘余额’留给自己的最爱……”
面对节制,也许你会感到压抑、痛苦,而读了上面的文字,你又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根据你的感悟或思考写一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节制是生命的一种修行
一
饥饿使人难受,过饱,也使人难受。
饥饿是一种消化的过程,是一种“付出”;吃饱是一种填充的过程,是一种“索取”。
无论是“付出”,还是“索取”,都要讲究一种平衡;否则,过犹不及,只能给自己增添痛苦。
财富和情感,也是如此。
二
盐、味精、酱油,都是饮食中的调味品,如果多放、多吃,我们尝到的,不仅不是美味,反而是一种苦涩了。
歌舞、美食,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但如果沉迷于歌舞,沉迷于灯红酒绿,我们尝到的,也不再是生活的甜美,而是其苦涩了。
调味的东西不可多吃,多吃了,不仅会坏了我们的胃口,而且会坏了我们的心境和灵魂。
三
见一幅名贵的画,有人想到的是偷盗;见一片参天的林,有人想到的是砍伐;见一面美丽的湖,有人想到的是在四周大兴土木。偷盗、砍伐、破坏性的大兴土木,都是为着一个“利”字,捞取钱财。
有句话,山坡上开满了鲜花,而在牛羊眼里,全是饲料。
人不是牛羊,是有着知性和理性的,有着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但如果控制不了内心的贪欲,把一切都物质化、利益化、钱财化,我们就会成为满眼都是“饲料”的牛羊。
四
过了,就是错了,这就是过错。这是至今我看到的关于“过错”最精辟的注解。
凡事都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哪怕是再美好、再正确的东西,也会走向它的反面。真理过了,就成了谬误;真诚过了,就成了虚伪;聪明过了,就成了狡猾;认真过了,就成了刻板。
世上一些过错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过于追求它的圆满。过了,就是错了,适可而止,适度而为,才是避免过错最有效的方法。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构思前要仔细阅读材料,明白材料蕴含的意义。材料讲的是著名学者梁实秋为了能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迟到他喜欢吃的“八宝饭”,就“特别节制”;因为他知道“把最大的‘余额’留给自己的最爱”。题干也提示我们:“面对节制,也许你会感到压抑、痛苦”。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立意:(1)人要学会节制;(2)能克服节制的痛苦,方能取得自己的所爱;(3)节制与人生;(4)节制与成功;等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