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4.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古代诗歌阅读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4.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14.早春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2分)嫩绿的柳树才开始抽丝,颜色尚未均匀,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2分)以生动的笔触蕴含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1分)
15.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凸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任答对一种即可。手法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情感2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炼字的能力。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景物或怎样的人物特征。——描 景象摹情态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用。— —点情景、表感情、谈作用。本题要抓住早春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来赏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本题可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早春”“晚春”“诗家”“上林”等词来从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