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

古代诗歌阅读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4.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15.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答案

14.早春气候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点。(2分)嫩绿的柳树才开始抽丝,颜色尚未均匀,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生动形象。(2分)以生动的笔触蕴含作者极其欢悦和赞美之情。(1分)

15.①反衬。用芳春(或晚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凸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

(任答对一种即可。手法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情感2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炼字的能力。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看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表现了怎样的景物或怎样的人物特征。——描 景象摹情态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看表达技巧的作用。— —点情景、表感情、谈作用。本题要抓住早春景色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来赏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本题可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早春”“晚春”“诗家”“上林”等词来从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等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走出小屋,因为窗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请你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进行构思,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
某博物馆进行了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一展厅出现了这
某博物馆进行了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一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这个展厅的主题是宋代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予的最外层电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予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
蓝藻细胞与洋葱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      A.细胞
蓝藻细胞与洋葱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      A.细胞壁               B. 液泡膜             C.   细胞膜    D. 核膜
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金鱼             
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金鱼                   B.虾           C.黑猩猩        D.草履虫
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图2比图l工
工具的改进是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图2比图l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A.合理利用水资源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节省了人力    
2009年是教育公平备受考验的一年,“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
2009年是教育公平备受考验的一年,“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事件的曝光,让教育面临着公共信任危机。当前,教育不
将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产生黄绿色气体,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将浓盐酸滴入KMnO4溶液,产生黄绿色气体,溶液的紫红色褪去,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为紫红色,BiO3-反应后变为无色的Bi3+。据此判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