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阙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18.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17.A、C
18.“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2分)
【解析】
17.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其实属于综合考查,涉及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孤寂”应该为“宁静”。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E“淡淡的忧伤”错。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较广,基本涵盖了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未法等多个方面。做题前,要做到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选用了哪些意象,写了什么景,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人,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有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等。如D项,选项说“清辉照衣裳”是直抒胸臆,肯定错,因为此句为写景句,并没有直接抒情的词语。
18.
试题分析:该题要求考生结合全诗赏析“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二句。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这两句所写的内容: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表达效果: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情感: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通常分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如该题两句,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还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