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

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硬度,并嗅其气味.这些属于蜡烛的  性质.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点燃蜡烛,可观察到灯芯周围石蜡融化,灯芯上的蜡烛燃烧,其火焰分为三层,则A层为  B层为 C层为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与火焰接触的C层最先碳化变黑,由此说明 

4)将一直干燥的烧杯照在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等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

答案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物体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都是指期物理性质解答;

2)根据蜡烛能浮在水面上,比较蜡烛和水的密度;

3)欲知火柴梗的那一部分最先碳化,须知火焰的温度那一部分最高;

3)根据生成物的性质确定生成物的名称;根据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判断白烟中是否含水蒸气;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物体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都是指期物理性质,石蜡的白色、无味的固体.故填:物理性质.

2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故填:浮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部分,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外层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内焰;焰芯;C;外焰温度最高.

4)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说明是在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反应.故填:水珠;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

故答案为:

1)物理性质;

2)浮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外焰;内焰;焰芯;C;外焰温度最高;

4)水珠;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

相关题目

照应给出文字的意思,续写一段话。    看高雅音乐,可以
照应给出文字的意思,续写一段话。    看高雅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人的心灵。你看,                   
--Who is the old man talking with your teacher?   ---I don’t know. I     
--Who is the old man talking with your teacher?   ---I don’t know. I     him before. A. was never seeing   B. had never seen   C. never saw  D. wouldn’t see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苏轼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       ,       。 (
如图10所示,MN、PQ是两条水平放置的平行光滑导轨,其阻值
如图10所示,MN、PQ是两条水平放置的平行光滑导轨,其阻值可以忽略不计,轨道间距L=0.6m。匀强磁场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磁感应强度B=1.0×10T,金属杆ab
右图为2012中国三明·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 大会吉祥物。该设
右图为2012中国三明·世界客属第25届恳亲 大会吉祥物。该设计是在众多参选作品中筛选出来的。 作品名称:“葛藤娃·阿明” 创意说明: “葛藤娃·阿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   存在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无机物A、B、C、D、E、X   存在如在右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X是,C
若方程3(+1)+1=(3-)-5的解是负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若方程3(+1)+1=(3-)-5的解是负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 A.>-1.25     B.<-1.25    C.>1.25     D.<1.25
在△ABC中,AB=AC, D是BC的中点,以AC为腰向外作等腰直角△ACE
在△ABC中,AB=AC, D是BC的中点,以AC为腰向外作等腰直角△ACE,∠EAC=90°,连接BE,交AD于点F,交AC于点G. (1)若∠BAC=40°,求∠AEB的度数; (2)求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