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硬度,并嗅其气味.这些属于蜡烛的 性质.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3)点燃蜡烛,可观察到灯芯周围石蜡融化,灯芯上的蜡烛燃烧,其火焰分为三层,则A层为 ,B层为 ,C层为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与火焰接触的C层最先碳化变黑,由此说明 .
(4)将一直干燥的烧杯照在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等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物体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都是指期物理性质解答;
(2)根据蜡烛能浮在水面上,比较蜡烛和水的密度;
(3)欲知火柴梗的那一部分最先碳化,须知火焰的温度那一部分最高;
(3)根据生成物的性质确定生成物的名称;根据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判断白烟中是否含水蒸气;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物体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都是
指期物理性质,石蜡的白色、无味的固体.故填:物理性质.
(2)
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故填:浮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部分,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外层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内焰;焰芯;C;外焰温度最高.
(4)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说明是在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反应.故填:水珠;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
故答案为:
(1)物理性质;
(2)浮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外焰;内焰;焰芯;C;外焰温度最高;
(4)水珠;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