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

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硬度,并嗅其气味.这些属于蜡烛的  性质.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点燃蜡烛,可观察到灯芯周围石蜡融化,灯芯上的蜡烛燃烧,其火焰分为三层,则A层为  B层为 C层为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与火焰接触的C层最先碳化变黑,由此说明 

4)将一直干燥的烧杯照在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等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变化.

答案

【考点】蜡烛燃烧实验.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物体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都是指期物理性质解答;

2)根据蜡烛能浮在水面上,比较蜡烛和水的密度;

3)欲知火柴梗的那一部分最先碳化,须知火焰的温度那一部分最高;

3)根据生成物的性质确定生成物的名称;根据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判断白烟中是否含水蒸气;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物体的颜色、状态、硬度、气味都是指期物理性质,石蜡的白色、无味的固体.故填:物理性质.

2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故填:浮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芯三部分,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外层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内焰;焰芯;C;外焰温度最高.

4)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说明是在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反应.故填:水珠;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

故答案为:

1)物理性质;

2)浮在水面上;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3)外焰;内焰;焰芯;C;外焰温度最高;

4)水珠;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石蜡的性质的了解,如果学生了解石蜡的成分,并能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就能正确解答.

相关题目

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为抢吃池塘边水果,一只猴子
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为抢吃池塘边水果,一只猴子爬下树跑到A处(离树20米)的池塘边。另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A处,距离以直线计算,
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照有关?某生物小组对此进
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照有关?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请利用玉米幼苗及其它用具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①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健
某地处皖江南岸,古为吴越、荆楚之地。其文化具有自己鲜
某地处皖江南岸,古为吴越、荆楚之地。其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它是中原文化与越楚文化长期交融的产物。该地文化形成过程,从一个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读天气图,完成问题。 这是我国的哪一种特殊天气     A.
读天气图,完成问题。 这是我国的哪一种特殊天气     A.台风    B.梅雨    C.寒潮    D.沙尘暴
 
 
My sister _____ a letter when I got home last night.A. is writing B. was writin
My sister _____ a letter when I got home last night.A. is writing B. was writingC. wrote D. is reading
在t℃时,向xg 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g 硝酸钾或蒸发掉bg
在t℃时,向xg 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ag 硝酸钾或蒸发掉bg水,恢复到t℃,溶液都达到饱和,据此,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 A.在t℃时,硝酸钾的溶解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