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患  盗  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患  盗  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日:“盗可除乎?”对日:“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日:“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②。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③,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日:“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注]①升龠(yuè):都是像酒杯一样的容器。②臧武仲句:臧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③沈命之敝:“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慢:缓慢

B.为盗乃甚逸也                       逸:快活

C.若夫衣食素周其身                   素:向来

D.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         犹:相同,一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不赞成对盗贼采用“严刑峻法”的理由的一组是

①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②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

③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

④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

⑤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

B.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的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镇压,以至招安诱骗,都只能更加激起百姓的反抗。

C.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大量的事实、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有助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的本质。

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借此说明: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如实公正地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5分)

译文:                                                   

(2)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5分)

译文: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慢”应解释为“玩忽,轻视”)

2.(①是盗贼出现的一个原因,④是说明在衣食足的基础上才能对百姓施以道德教化)

3.(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借此说明平息盗贼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社会土壤)

4.(1)为行么不可以平息呢?但是盗贼产生也有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

(2)如今百姓衣食不足,徭役赋税不公平,道德教化不开展的原因,是地方官的过失吗?

参考译文:

天下正在忧心盗贼蜂起。有人问我说:“盗贼可以平息吗?”我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平息呢?但是盗贼产生也有根源,能够阻止它产生的根源,盗贼有什么可令人忧心的呢?”那人又说:“请问盗贼(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我田答他说:“穿的吃的不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徭役赋税不公平,是盗贼产生的根源;道德教化不开展,是盗贼产生的根源。第一个根源(指衣食不足)被忽视,就会掏别人的腰包开别人的箱柜而成盗贼;第二个根源(指赋税不公)被忽视,就会手拿兵刃抢劫良民而成盗贼;第三个根源(指道徳教化不开展)被忽视,就会攻占城池劫掠百姓而成盗贼。这就是所说的盗贼也有产生的根源。”

富足的年代没有盗贼,是生活无忧;政治修明的年代没有盗贼,是贫富差距不大;教化盛行的年代没有大的社会乱子,是人心顺畅.如今不致力于人人丰衣足食却致力于天下没有盗贼,就像堵住水流却不去堵住它的源头;不致力于“教化”的方法使盗贼受到“感化”却致力于用刑法禁止做盗贼。这是纵火燃烧却要用杯水去扑灭大火。说到法律(的作用):(是)让偷东西者受刑。将伤人者处死,其惩罚的力度够重了;但是盗践却没有因此而平息,并不是不害怕处死。只因想到无法生活下去,以为(与其)眼睁睁等待死亡。不如铤而走险另找生路。说到法律(的规定):(是)让听有能够自首的盗贼,免除他们的罪行,有的还赏赐他们穿戴佩剑,官职和实禄,其恩泽够深了;但是盗贼却不受招安。并非不想活命,只是想到无法安定的生活下去,以为做百姓是太痛苦,当盗贼是太快活。然而不是人民愿意做强盗,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逼出来的。盗贼不来自首。也并非他们不想自首,而是由于朝廷用不合理的法令让他们不愿悔过自新。如果衣食向来能满足他们自身需求,礼义廉耻早就充满内心。他们就会唯恐不能列入良民的范圉,哪里还敢如此呢?所以用死威胁他们却不能让他们害怕,用活命劝勉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感激奋发,那么即使烦劳专管捕逐盗贼的官吏,加重督促逮捕盗贼的科条法令.原本就不会起太大的作用。

现在有关部门不从源头上担忧考虑。如一味依靠惩办州县地方官,这就如同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所有百姓经过九年的拼种,就可以储蓄足够三年吃的余粮;有了足够三年吃的余粮,这以后可以把礼义教给他们。如今百姓衣食不足。徭役赋税不公平,道德教化不开展的原因,是地方官的过失吗?我担心这样做(指惩办州县地方官)不会有什么收效,而地方大小官吏都怕因此定为死罪而互相隐瞒:以致动乱事件增多的弊端,几乎又要出现了。所以孔子说:“要我办理诉讼案件,我不过也和其他办案人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诉讼。”推而广之,也可说:“要我使用军事手段,我不过也和其他将领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战事!”再引申推广,也可以说“要我镇压盗贼,我也过也和其他州县官员一样;根本的办法是要根绝盗贼产生的土壤!”何不也返回到根本的治理办法去呢?

自从西夏元昊侵扰边境,国内盗贼蜂起。山东一带更加厉害。天子派遣侍御吏督促逮捕,并且对它们加以招安,不能全部平息。于是下令州郡:“盗贼出现却不能捉住,长吏要牵连受罪。”要加重其事的惩处力度。我认为在防备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因此写了这篇文章。

相关题目

If you _______ my advice, you _______ your failure now.You _______ your victor
If you _______ my advice, you _______ your failure now.You _______ your victory.        A.took ...wouldn’t cry over ...would celebrate        B. had taken ...wo
“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诺千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诚信意识是   A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B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思想道德建
Frank put the mediocre in the top drawer to make sure it would not be_______ to
Frank put the mediocre in the top drawer to make sure it would not be_______ to the kids. A. accessible     B. relative           C. acceptable         D. sensitive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曾经实行过哪些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曾经实行过哪些重要的经济政策?分别说明这些政策产生的影响。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____能的压缩冲
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____能的压缩冲程。 
如图3所示,用一块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厚纸板,按下面的做
如图3所示,用一块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厚纸板,按下面的做法做一套七巧板:作对角线AC,分别取AB、BC的中点E、F,连结EF;连结BD,交EF于G,交AC于H;
材料一:近两年江苏百姓对收入、住房、社会保障满意情况
材料一:近两年江苏百姓对收入、住房、社会保障满意情况比较(单位:%) 份
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
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选拔人才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 请回答: (1)从先秦至明清时期我国实行过哪些著名的选官制度? (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