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夜①      杜甫 露下天高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夜①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③步榈:檐下的走廊。④凤城:指长安。

20.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21.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答案】

20.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3分)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2分)

21.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4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从分析诗中有关句子所写的意象入手。诗的第一句写了夜露、天空和江水,第二句写了空山,以后各句还写了孤灯、孤帆和新月等意象,这些景物都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答题时只要加以总结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第一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只分析诗的第三、四联,第二要注意,分析诗人情感应着重根据诗句内容,同时结合注释内容。诗的第三联写诗人卧病,而根据注释,诗人此时正寓居夔州,好久未接到北方家中书信,因此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
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 B.M类国家因人
One day, a young man was cleaning out his late grandfather’s belongings when h
One day, a young man was cleaning out his late grandfather’s belongings when he came across a bright red envelope. Written on the front were the words, To my grandson. Recognizing his grandfather's
设集合,若,则与的关系是                 (    
设集合,若,则与的关系是                 (    )        A.        B.            C.        D.
已知等差数列{an}与{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与Tn, 若, 则的
已知等差数列{an}与{bn}的前n项和分别为Sn与Tn, 若, 则的值是 (       ) A             B               C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
 在萤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
 在萤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
下列不属于鸦片战争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迁原因
下列不属于鸦片战争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习俗发生变迁原因的是( ) A.西方列强舶来各种洋货           B.租界里西方人把其生活方式移植过来 C.洋
(08四川卷)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
(08四川卷)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