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夜①      杜甫 露下天高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夜①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榈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①此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秋天。此时诗人正寓居在长江边的夔州西阁。双杵:古代女子捣衣的用具。③步榈:檐下的走廊。④凤城:指长安。

20.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21.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答案】

20.前两联描写了一幅夔阁秋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3分)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2分)

21.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动乱,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长安,思念故乡。(4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应从分析诗中有关句子所写的意象入手。诗的第一句写了夜露、天空和江水,第二句写了空山,以后各句还写了孤灯、孤帆和新月等意象,这些景物都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答题时只要加以总结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第一要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只分析诗的第三、四联,第二要注意,分析诗人情感应着重根据诗句内容,同时结合注释内容。诗的第三联写诗人卧病,而根据注释,诗人此时正寓居夔州,好久未接到北方家中书信,因此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如图7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
如图7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如何处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如何处理,原因是(    ) A.重新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B.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B.把混合气体点燃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x2-2x+3的图象; (2)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x2-2x+3的图象; (2)观察图象,写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Na2O→NaOH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A.Na2O→NaOH       B.SO3→H2SO4       C.SiO2→H2SiO3        D.NO2→HNO3
已知集合,则等于              A.{-1,0,1,2,3} 
已知集合,则等于              A.{-1,0,1,2,3}                                   B.{-1} C.{-1,2,3}            
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保水、减沙等工程,
小流域治理已经从开始时的单纯造林和保水、减沙等工程,逐渐转移到生态经济型模式上,目标是()       A.  建立节约型生态系统,获得最大的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