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绿》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3题。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

阅读《绿》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1-13题。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

: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

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

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冀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络;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1.文章开头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紧接若却用了一大段文字写梅雨瀑.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2)

12.“这时偶然有儿点送人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一句中“钻”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

13.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评论朱自清时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选文第②段朱自清选择了哪两个观察点描写景物?抒写出了怎样的内心感受?(3)

答案

11.是为了刻画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绿的原因,衬托梅雨潭令人惊诧的绿。

12.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水花以生命,写出了水花的轻盈可爱,富有情趣,更显出了我的

喜爱之情。

13.①两个观察点:一是山边:二是亭边。②抒写出了惊诧、赞美、神往之情。

相关题目

从C、H、O、N、S、Fe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化学用
从C、H、O、N、S、Fe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4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 ②3个二氧
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
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    B.浓HNO3与浓HCl按3∶1的体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   C.硝酸电离
从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可以看出, 中国哪一时期文化对它影
从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可以看出, 中国哪一时期文化对它影响很大: A、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
他在位时发展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
他在位时发展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A.秦始皇            B
将1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将1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 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    ( ) A.紫色  B.蓝色  C.红色  D.无色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 1).透过本诗我们可以
如图13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初速度v0水
如图13所示,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在小球经过的竖直平面内,存在着若干个如图所示的无电场区和有理想上下边界的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