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余干古县城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诗人从岭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时。②陵谷变: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诗中强烈指责周幽王荒淫昏庸,造成陵谷灾变。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找出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这首诗的题目出发,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诗的诗眼是“孤”字。首联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寥廓写出了古县城的“孤”;颔联通过描写“官舍”、“女墙”的荒凉正面表现其“孤”;颈联通过描写“平沙渺渺”、“落日亭亭”的景象侧面表现其“孤”;尾联虽无“孤”字,但借“陵谷变”这一典故,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

(2)借古讽今。从这首诗的题目及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登高怀古之作,诗人借登上余干古县城的所见所感,并巧妙地运用典故,暗示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是因为政治的腐败,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对当今国运的忧虑。

 

第(1)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诗眼是指能概括诗歌内容、揭示诗歌主旨的词语,从而准确找出本诗的诗眼——“孤”;其次要对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分析各联是怎样围绕诗眼进行阐述的,分析时要先概括出各联的内容,再找出各联与诗眼的关系。第(2)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判定这首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要从题目入手加以分析,从而得出这首诗所运用的手法是“借古讽今”;其次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首诗借怎样的“古”讽了怎样的“今”。

相关题目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60分子是形如球状的多面体(如图),该结构的建立基于以下考虑: C60的结构①C60分子中每
将=[2(2a+8b)-4(4a-2b)]化简为_________.
将=[2(2a+8b)-4(4a-2b)]化简为_________.
把写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看到的应
把写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看到的应当是( )A. q    B. p    C. d    D. b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通向汶川的公路还真是难走,这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通向汶川的公路还真是难走,这不,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在路中
石油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它没有固定的沸点,通过
石油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它没有固定的沸点,通过加热气化、冷凝、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定石油属于  A. 单质       
 读下图,中国海军从海南三亚航行到亚丁湾海域,途经的大
 读下图,中国海军从海南三亚航行到亚丁湾海域,途经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和大西洋  B. 北冰洋和太平洋 C. 印度洋和大西洋  D. 太平洋和
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聚乙烯         
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聚乙烯              B. 油脂         C. 高级脂肪酸         D. 蔗糖 
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CO和N2     B、CO2和N2O
下列各组物质不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CO和N2     B、CO2和N2O    C、CO32—和NO3—   D、CO2和SO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