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艾·巴·辛格在与理查德·伯金的长篇访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艾·巴·辛格在与理查德·伯金的长篇访谈中,曾经猛烈抨击过一些作家在从事着“歪曲现实”的写作,他说,“我感到当今的文学有一种歪曲事情本来面目的趋向,它不是为了创作伟大的艺术品,而是通过歪曲去求‘新颖’。歪曲和新颖已经变成了同义语,然而事实上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他还指名道姓地指出品脱“就在这么干,他只会歪曲现实……”。辛格是我极喜爱和信任的作家,在阅读这篇谈话时我比照了一下自己的写作,发现也有过一段热衷于“歪曲”的经历,不独我,包括我们这一代所谓的“新生代作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且以此为乐。但我不以为这是什么不光彩的经历。只有当写作不再是一种姿态,不再需要某种“身份”来给自我定位时,或者说,当我们毋需再借助任何策略、手段而直接面对文学本体时,当我们真正是赤手空拳的时候,写作的意义和文学的力量才终于体现出来。  

    接下来的问题是,是否有一种永远无法被歪曲的“现实”存在呢?

    对这个问题的追问贯穿了我近几年来的写作与生活。为了找到一个相对可靠的答案,我重新阅读了一遍那些存活在自己的心目中的大师们的作品,我相信,答案是现存的,现在我不过是在用一颗平实的心灵来感受它们罢了。这些无法歪曲的现实应该是我们人性里面公共的那部分情感,比如说恐惧感、嫉妒心,当然还有怜悯,向善之心,等等。上帝给予我们每个人大致相若的肉体,同时也在我们每一具身体里埋下了这样一些精神的“种子”。但是由于土壤有别,这些种子在我们身体里将遭遇不同的命运,有的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的则无端夭折;有的尽管长势茂盛,却因为处在僻静的角落,而被忽视;还有一种情况是,某类种子可能会一直沉埋在某个地方,耐心地等候着阳光和雨水,等待你去发现……种子们的不同境遇造成了写作者之间的千差万别。尽管如此,我仍然相信上帝是公平的,而不公平的恰恰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对待体内的种子的态度出了偏差,存在着厚此薄彼的行为。辛格曾经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傻瓜吉姆佩尔》,塑造了一个被谎言包围的小人物充满戏剧性的一生,最后,作者借用老年吉姆佩尔之口说出了他本人对命运的真实发现,他写道,“……我越来越懂得实际上是没有谎言的。现实中没有的事情晚上会在梦中遇见。这个人遇到的事,也许另一个人不会遇到;今天不遇到,也许明天遇到;如果来年不遇到,也许过了一个世纪会遇到。”呜呼,连“谎言”这粒被我们视为邪恶的种子尚且这般生机盎然,何况其他的呢?我想,这就是文学的现实,它源于生活,源自于我们的血肉之躯,从来不会消失,也难以因被“歪曲”而被抹杀掉。我们这些写作者的工作就是要不断清理日渐杂芜的内心世界,发现这些种子的下落,尽可能准确地预见它们的长势、趋向和结果。

    (张执浩《低调》,有删节)

1.对辛格所说的一些“作家在从事着‘歪曲现实’的写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些作家从事创作不是为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而只是通过歪曲事情的本来面目标新立异。

       B.有些作家先给自己定位为创作者的身份,就认为写作只不过是一种姿态,是某种策略或手段,“现实”就在这些创作指导思想下被扭曲。

      C.不容被歪曲的“现实”本质上是不存在的。

      D.不容歪曲的现实是存在的,而品脱的创作都背离了这一创作的基本前提。

2.对本文作者描述的“现实”,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即无法被歪曲的事实。

      B.是人性中那部分公共的情感,是人类精神的永恒的种子。

       C.如果人生中那部分公共的情感夭折了,就意味着这些人失去了“现实”,因而创作充满了歪曲。

       D.只要我们公平对待这种人类情感的共性,那么“现实”必定是在作家心头笔下真实的现实。

3.作者引用辛格在小说《傻瓜吉姆佩尔》中说的一些话,其目的是                          

      A.现实充满了谎言,不只是作家的文学创作。

      B.谎言在现实中如此生机盎然,也就意味着谎言不一定是邪恶的。

       C.辛格本身的创作就是歪曲现实,作者引用辛格的小说是为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批驳辛格的观点。

       D.文学的现实从生活中来,不同的人生是千差万别的,作品来源于有差异的生活,现实在富有创造性的作品中不会被抹杀,辛格本人的创作无意识地指出了这一点。

4.请概括作者在这两段文字中体现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

答案

1C,这与辛格的观点无关。

2BA项太笼统;C,某些公共情感的夭折与歪曲创作不存在因果关系;D“只要……必定”太绝对)

3D

4.文学的创作并非对现实的歪曲(或:文学中的现实不是对生活的歪曲)

相关题目

 –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My chest __________ when I breathe, do
 –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 My chest __________ when I breathe, doctor. A. injures        B. wounds             C. harms        D. hurts
妻子仅患六指(显性),丈夫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仅患
妻子仅患六指(显性),丈夫正常,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仅患有白化病。预计他们再出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几率为(   ) A.1/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熟石灰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熟石灰、B.纯碱C.天然气、D.硝酸钾、E.纤维素、F.维生素、G.盐酸、H.硫酸这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 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种“自治社会”形成的根源是( 
四、阅读《秦腔》选段,完成10~11题。(共10分) 山川不同
四、阅读《秦腔》选段,完成10~11题。(共10分)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梅格与人格 为什么梅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小题。 梅格与人格 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昵?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分馏得到的产物是纯净物 B.石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石油分馏得到的产物是纯净物 B.石油裂解的目的是得到更多的汽油 C.石油裂化主要是得到乙烯等气态烃 D.石油分馏能得到不同沸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