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信息交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研究人员发现有些人即使不情愿地拿出钱,只要资金用于正义事业,他们掏钱的感觉也是良好的。这可能会促使经济学家们重新考虑:到底是什么支配了我们对纳税和其他财政政策的反应?
从宏观上来看,这种行为体现的就是利他主义,也就是关心他人利益的行为方式。有时,这种行为表现为一种跟施舍行为有关的“温情效应”。经济学家们推测,这种情况下的行为并不完全是无私的,因为施舍者是为了感觉良好才进行捐赠的。然而经济学家们又提出,并不是所有温情行为都是利己的。有些人只要看到善良的行为,积极的情绪就会油然而生。这叫做“纯粹利他主义”。
如今,在美国俄勒冈大学,一个由神经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组成的协作小组对关心慈善事业的公民进行了脑部研究。研究人员招募了1 9名女生,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对她们大脑的尾状核和伏隔核进行监视。尾状核和伏隔核是大脑的古老区域,负责产生快感和满足感。每个学生都参加一项以慈善施舍为主题的经济活动。首先她们各收到了100美元的硬币,并得知研究结束后,不管剩多少钱她们都可以据为已有。然后她们了解到一家地方食品施舍机构将从她们的资金中接受捐赠,数额不定。
接下来,这些志愿者看着屏幕,同时由一个电脑程序来决定如何利用她们的资金。有时,学生们可以选择是否向食品施舍机构进行捐赠。有时,电脑会从她们的资金中“征税”,自动地捐到这家食品施舍机构。
多数研究对象在自愿捐款后经历了温情效应,但也有人对纯粹利他表现得极其兴奋。在纯粹利他一组中,当食品捐赠机构收到钱的时候,甚至正当被征税的时候,志愿者大脑的快感区就会亮起来。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研究对象看到电脑随便地将钱放到食品捐赠机构的账目下时,比看到她们自己的资金突然增加所表现出的积极反应更加强烈。研究小组在6月1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表现出纯粹利他行为的学生比只经历温情效应的学生捐款多出一倍。该研究的发起人之一乌尔里克・梅尔表示,这些发现会使经济学家吃惊,因为这表明有些人更关心的是钱是否用于公共利益,而不是更关心是否为自己所拥有。,
加州斯坦福大学一位叫布莱恩・诺特森的神经科学家表示,该论文可能会成为神经经济学领域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因为这表明了自然科学可以帮助解决社会科学问题。诺特森说,进一步针对男人、穷人或者外国人等人群进行的大脑研究将会很精彩,可以用来观察我们大家是否都能够通过施舍而获得神经上的回报,或是否女大学生们往往表现得特别慷慨。
(选自2007年6月21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5.下列对“利他主义”的阐述符合文意的一项足
A.利他主义是一种关心他人利益的行为方式,但这种关心却包含着一些利已的成分――捐赠钱物使自己感觉良好。
B.利他主义的行为有两种具体情况:一是跟施舍行为有关的“温情效应”,二是跟施舍无关的“纯粹利他主义”。
C.利他主义是美国俄勒冈大学科研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对关心慈善事业的公民进行脑部研究而提出的新概念。
D.利他主义的研究成果也许可以帮助经济学家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人们对纳税和其他财政政策产生反应的支配因素。
6.根据原文,下列对科学家关于“利他主义”的研究过程阐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首先志愿者各收到了100美元的硬币,被告知向一家地方食品施舍机构进行捐赠,数额不限,剩下的钱不管多少都可以据为已有。
B.志愿者看着电脑屏幕,同时由一个电脑程序决定如何利用她们的资金。志愿者有时可以自愿捐赠,有时则是被动地拿小自己的钱。
C.研究者通过核磁共振成像仪进行监视时发现,多数志愿者在自愿捐款后经历了温情效应,但也有人对纯粹利他主义表现得极其兴奋。
D.研究小组在6月15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表现出纯粹利他行为的学生比只经历“温隋效应”的学生的捐款多出了一倍。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利他主义的研究结论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们更关心的是钱是否用于公共利益,而不是更关心是否为自己所拥有。
B.布莱恩・诺特森将进一步针对男人、穷人或外国人等人群进行关于利他主义的研究,这一研究将会更精彩,值得期待。
C.关于利他主义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表明了自然科学可以帮助解决社会科学领域内存在的问题。
D.对利他主义的进一步研究,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施舍与获得精神回报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人群的慷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