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各题。 怀天经、智老①,因访之 陈与义 今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各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①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16.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进行赏析。(5分)

17.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6分)

答案

 

16.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1分)①此联上句写作者客居时吟诵试卷安闲度日,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柔美之景(2分)②全联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声”,一我一物,一情一景,情景交融,营造了静谧和谐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2分)

17.:①情趣高雅:诗人虽客居他乡,却能静赏细雨杏花,在吟诗作赋中恬淡顺适地度日,可见情趣高雅(2分);②珍视友情:珍视老友来信,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可见珍视友情(2分);③潇洒俊逸:在二月阳春驾一轻舟,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潇洒沐浴春风,可见风姿俊逸。(2分)。(答出“勤奋”“儒雅”者,可酌情给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答题时考生可指出诗句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景与情是怎么样结合起来的即可。“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是陈与义的名句,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激赏。这一联写诗人观赏杏花,以诗自娱,以自然清新的笔触表现了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却并未道出诗人是喜是悲,是苦是乐,借景抒情,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就对仗来说,此联除了“里”、“中”外,其余都不算工对,但也正因为如此,反映了作者在古典诗歌的对仗艺术上所作的探索,因而曾被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列为“宋朝警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解答时可抓住人物的衣着、外貌、动作行为等来分析。本诗先写了季节特点,在二月早春冰雪都开始融化了的时节,沉睡了已久的苕溪,夹带着几丝绿色,潺潺涓涓,向东流去。诗人寓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杏花时节,伴随着窗外稀稀落落的雨声,诗人时常探听远方好友的音讯。西庵所居住的智老精于禅学,但病魔缠身;北栅所居住的天经精于儒学,又安于穷困。诗人忽然想念他们,于是就荡舟寻访这二位老友。在春风的吹拂下,诗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是何等的风流俊逸!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一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减数第
一动物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四分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分别是……………(   )       A.4,8
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设法而不用,无奸民。”“(此
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设法而不用,无奸民。”“(此前)鲁之贩羊有沈犹氏者,常朝饮其羊以诈市人。”孔子当政后,“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
(9分) 实验室用铜制取硫酸铜,将适量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
(9分) 实验室用铜制取硫酸铜,将适量硝酸分多次加入到铜粉与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热使之反应完全,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1)为了
1919年,Langmuir提出: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的分子,互称
1919年,Langmuir提出: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称为等电子原理。后来,该原理被推广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不能用铝制容器贮存     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增加 C.常温下都能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 A.台儿庄战役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完全正确的一
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B安全常识 N2性质稳定——可作灯泡填充气 石墨很软——可作电极浓
若集合,则=                                
若集合,则=                                            (    ) A 、              B、  1                  C、 0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