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虎 啸 震 千 山 聂鑫森 年逾古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虎 啸 震 千 山

聂鑫森

年逾古稀的老画家高昌,阔别故乡虎山县三年后,欣然归来了。不是应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而是主动打电话要来,声明路费、住宿费、餐饮费都由自个儿掏,决不增加公家的任何负担。

虎山县在本省的西南角,从省城坐火车去也就十几个小时,高昌居然三年没来。以前,每年他必来两三次,都是县委、县政府邀请的。虎山县一直戴着顶“贫困县”的帽子,属“老、少、边、穷”地区。

为了稳稳地戴牢“贫困县”的帽子,省城、京城若有掌实权的大人物下来视察,县里没有什么稀罕东西款待,就提早把高昌接来,现场画张指画相赠,既不算是行贿,但画的名贵明摆着的,于是便会不断得到各级部门的扶贫救助款。除此之外,高昌只要听说县里有建希望小学、救灾、助残的消息,便会慷慨地寄钱过去。尽管他出来读书、工作几十年了,老家也没什么直系亲属。

“著名指画家”的头衔没变,对桑梓之地岂能不关心?

三年前,虎山县新换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一个叫荒薪,一个叫魏艾。都是三十岁不到,是名副其实的“80后”。他们到省城开完会后,特地来看望高昌。

荒薪说:“高老,这么多年来,家乡真的麻烦你了,又是画画,又是捐款。我们上任后,下决心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

“好。你们需要我做什么?尽管提。”高昌一捋花白的胡须,说。

魏艾说:“在没有摘掉‘贫困县’这项帽子前,我们绝不邀请你回家乡,也决不麻烦你去作什么应酬画。靠国家拨款扶贫,那是庸人之举,得苦干、实干、巧干,把经济搞上去!

高昌说:“画画,捐钱,我愿意!更佩服你们年轻人,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好,我在省城的家里静候佳音。”

末了,荒薪说:“高老,我们想最后麻烦你一次,请你画一张画,就挂在县委常委会议室里,让我们一看见画,就脸红,就心跳,就不敢有丝毫松懈。”

高昌一笑,说:“你一定想好画题了,快说,让我画什么?

“远景是家乡的虎跳山,近景是花树丛中的一个鹞窝,襁褓中睡着一个婴儿。题款为:‘靠国家财政哺乳,贫困县永远是贫困县。’”

高昌蓦地站起来,向内室喊道:“老伴,快拿酒来!这幅画我想了好多年了,只是怕冲撞了父母官,没有画。你们有这种心怀,老夫要谢谢你们了。”

这三年,虎山县没邀他回去画过应酬画,也再没上门来求画去送人。

高昌看报看电视,或者打电话找熟人打探消息,虎山县真的甩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发展多种经营,培育规模产业,种粮、造林之外,开辟了中草药园、水果园、蘑菇基地、蔬菜大棚、野猪和野兔养殖场。并引进外资、内资,办工厂进行深加工,家具厂、竹器厂、罐头厂、腊制品厂、酱菜厂、石料厂、中药厂……“贫困县”的帽子摘掉了。

可荒薪、魏艾没有邀请高昌回老家来。

高昌心想:这两个年轻人野心不小,还想好上加好,要让他真正地刮目相看。他等不及了,打电话通报一声,自个儿就来了。

到车站接车的,只有两个年轻人,他们说,书记、县长交代了,由他们陪高老参观,想去哪都行。高老满意了,书记和县长才敢来拜谒,否则,无脸见人啊。

高昌扎扎实实参观了四天,走工厂,访园圃,看基地,问农家,虽然有些累,却心花怒放,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成团成簇。

高昌用手机联系上了书记和县长,说他要设晚宴感谢县委常委全体同志,人必须到齐。吃完饭,他要当众展示他带来的一幅指画新作。有一个不来吃饭的,他就立马回省城去!

晚宴设在高昌下榻的五星级“虎山宾馆”,是由一位虎山县籍的台商开办的。

荒薪说:“高老考察了几天,你说满意了,我们才敢来。”

“旧貌换新颜,我太高兴了。”

魏艾说:“你请客,怎么行?我已通知办公室的人去埋单。”

“我是代表老百姓,谢谢你们。这点钱,我还出得起,早把款付了。来,我敬各位一杯,你们辛苦了!

酒过三巡。

高昌拿起放在身边的一个长条型木盒子,从里面取出一轴画来。

“荒薪、魏艾二位小友,请你们一个人拿住一端,展开来。”

这是一幅四尺整宣的横幅,画的是一只立于山岗上的老虎,仰天长啸;身后是青松、翠柏、杜鹃花。画名为《一啸震千山》,还题了一首小诗:“方兴未艾致富忙,放眼故乡着新装。襁褓不留哺乳虎,雄风卷过万山岗。”

宴会厅里响起一片掌声。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老画家要回故乡看看却声称自己掏钱,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虎山县还是那么贫穷落后,不想再增加公家的负担。

B.高昌虽然对县领导用自己的名气换取救助款的事深恶痛绝,但只要家乡需要建学校、救灾、助残,他还是会慷慨相助。

C.新任县领导请高老画一幅“襁褓”图,用心良苦,是希望可以借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带领家乡人民摆脱贫困。

D.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来,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

E.小说最后宴会厅里响起的一片掌声,既有对老画家精湛画艺的赞许,也有对县领导勤政为民的执政作风的褒扬。

2)小说叙事采用双线结构,线索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分析。

3)小说中的老画家高昌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小说的主人公是老画家高昌,还是县领导荒薪、魏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CEC3分,E2分,B1分, AD不得分。)

2)①明线为老画家高昌,三年前,他画了 一幅“襁褓”图勉励县领导,并时刻关注家乡发展;三年后,家乡脱贫,他又画了一幅《一啸震千山》相赠。②暗线是新任县领导苦干实干,勤劳致富,最终带领全县人民摆脱了贫困。③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凸显了老画家以及领导干部的高贵品质,使小说情节平添波澜,主题更加丰富深刻。(每点2分,共6分)

3)①指画技艺高超。他的画作可以作为名贵的礼品相赠,他可以用画作来鞭策和褒扬家乡的官员。②高风亮节,淡薄名利。了解自己家乡的巨变,愿意 自费回家乡看看,请家乡的父母官吃饭要自己掏钱。③关心家乡建设。无论家乡贫穷,还是脱贫以后,高老都一如既往地关心家乡的建设,包括救灾,助残等。(每条2分)

4)(一)主人公是高昌。1,高昌的形象贯穿始终,是作者主要刻画的形象。2、高昌用自己的作品,见证了家乡的发展,脱贫,突出小说的主题。3、他身上体现得艺双馨的美好情 怀,是作者歌颂的对象。

(二)主人公是荒薪、魏艾。1、他们立足本地实际,苦干巧干,带领全县人民摆脱贫困,是作者歌颂的对象。2、标题是“虎啸震千山”,是对荒薪、魏艾从政业绩的暗示与褒扬。3、他们执政为民,不等不靠,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经济,承载着作者对为官者的期望。(观点2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虎山县还是那么贫穷落后,”中“还是”理解错误。D.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来,“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错误,他们工作太忙,也认为做得还不够好。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结构的赏析。考生可通读全文,找到明暗两条线索,然后分别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来梳理情节,组织语言表述清楚,最后再总结一下这种双线结构的好处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画家高昌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题干中提出了两种观点,无论赞成哪种观点,都要结合小说内容、主题作答。在选定主人公之后,要以小说为依据证明观点,说明这个人物能体现文章主旨,是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也是情节展开的中心,而另一个人物是为塑造这个人物服务的。另外,要注意自圆其说。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相关题目

如图中的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朝代和管辖的地区分别是 A.秦
如图中的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朝代和管辖的地区分别是 A.秦朝  今西北地          B.西汉  今新疆地区 C.唐朝  今西北地          D.清
垂直于直线且与圆相切于第一象限的直线方程是    A.   
垂直于直线且与圆相切于第一象限的直线方程是    A.          B. C.            D.
.如图表示一圆柱形输水管的横截面,阴影部分为有水部分
.如图表示一圆柱形输水管的横截面,阴影部分为有水部分,如果输水管的半径为5cm,水面宽AB为8cm,则水的最大深度CD为( ) A.4cm  B.3cm  C.2cm 
(2012年3月江西南昌一模)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a、电阻为R
(2012年3月江西南昌一模)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a、电阻为R的等边三角形线框,在外力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穿过宽均为a的两个匀强磁场.这两个磁场
已知点A(0,-1),B(3,0),C(1,2),平面区域P是由所
已知点A(0,-1),B(3,0),C(1,2),平面区域P是由所有满足=λ+μ(2<λ≤m,2<μ≤n)的点M组成的区域,若区域P的面积为16,则m+n的最小值
现有三个布袋,里面装着一些已经搅匀了的小球,具体数目
现有三个布袋,里面装着一些已经搅匀了的小球,具体数目如下: 布袋编号123 袋中球的  数量和种类1个红球 2个白球 3个黑球3个白球 3个黑球1个红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 过多食用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