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给蚂蚁打伞 那是个闷热的傍晚,天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给蚂蚁打伞

那是个闷热的傍晚,天阴着,没有风,知了的叫声此起彼伏。他站在一株枝繁叶茂的泡桐树下,心里面像有一堆蚂蚁在没头绪地四处爬行,抓不到,撵不走,躁得不得了。

他是进城务工的农民。这一点,从他的衣着打扮就可以判断出来。他在等一个孩子。

当然,那不是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在两千里之外的乡下,每年春节才能和他见一面。他真疼那个虎头虎脑的小子,他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规划过,但儿子一出生,他的心里就有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要让他读书,上大学,做个风刮不着雨淋不着的城里人。只要想起这幅蓝图,即便身子累散了架,他都能在梦里笑出声。

他经常梦到儿子。那个夏天,梦到的次数尤其多。

他实在是太想儿子了,便到离工地不远的这个小区看孩子们玩耍。小区绿化得不错,有一片宽阔的休闲区,休闲区里植满泡桐和月季,还有一座滑梯和两架秋千。放学之后,这里就成了孩子们小小的游乐场。那里边还真有个男孩跟他的儿子长得很像。后来他得知这个孩子名叫佳佳。

他很想跟佳佳说话,很想牵着他的小手走一走,他甚至还专门给佳佳买了一块巧克力,但一直没有机会送给他,他怕被接送佳佳的老太太看见。

这一天,这个闷热的傍晚,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还是在滑梯旁,佳佳还是赖着不走。老太太像往常一样嫌佳佳淘气,只是,说话间,哈欠连天,她说:“我回家睡一会儿,不许跑远啊!” 佳佳听话地点头,老太太走了。临走前,拜托一个大点的孩子照顾佳佳,还将一把雨伞放在了滑梯旁边,叮嘱佳佳下雨了就打着伞回家。

他在泡桐树后面听得清清楚楚。过了几分钟,抬头再看,那老太太的脑袋果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阳台上。他的心里一阵欢喜。然而,当他走到滑梯旁,那个大点的孩子一直用警惕的眼光打量他,打量得他心里直发毛。

他想了几分钟,决定去再买一块巧克力来收买这个大点的孩子。不远处就有家小商店,他撒腿就向小商店跑去。

就在那几分钟之内,风来了,雨也来了。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他从小商店里出来时,雨点越来越密。他心里好失落,这么大的雨,孩子们肯定早跑回家了。

佳佳居然没有走,一个人站在雨里,好似在等着他。真是天赐的机会。他摸一摸口袋里的巧克力,大步流星走过去。

他唤了一声佳佳,因为激动,声音竟有些颤抖。佳佳将肩上的伞柄往后托了托,扑闪着又黑又亮的大眼睛,看着面前的陌生人,没有应声,而是很机灵地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他慌忙讨好地裂开嘴笑,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我当然知道你叫佳佳。”

  毕竟是个孩子,这样一说,他便信了。只见他伸长了小胳膊,将伞举过头顶,甜甜地说:“叔叔,你来,我这里有伞。”

他蹲下身,握住伞柄。忽然又听佳佳说:“叔叔,小心,不要踩到小蚂蚁,它们正在搬家,我在给它们打伞。”他这才发现,佳佳的伞下面有不少蚂蚁,雨来得突然,那些黑色的小精灵正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他问道:“为什么要给蚂蚁打伞?” 

佳佳回答说:“因为,老师说它们很善良,很勤劳,很辛苦,所以我要保护它们啊。”   ……

是一场阵雨,不过20分钟,雨点便稀稀落落了。在这20分钟里,他和这个叫佳佳的孩子分吃了两块巧克力。他问:“佳佳,你不嫌叔叔脏?”佳佳很干脆地说:“叔叔不脏,叔叔愿意给蚂蚁打伞,叔叔是好人。”

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从来没有人给过他如此真诚温暖的夸奖。他使劲仰起头,不让泪水落下来。

就在这时,他听见有人唤佳佳的名字。循着声音,他看见一个体态略显臃肿的男人。他认识那个男人。男人看见他,一愣。

还不等两个相识的大人答话,佳佳便拉住爸爸的手,让他蹲下身,指着脚下那一方没被淋湿的空地说:“爸爸,你看,小蚂蚁又开始劳动了,它们是勤劳善良的好动物对不对?刚才下雨时,我和叔叔一直在给他们打伞呢。”

男人低着头,看着地上忙忙碌碌的小蚂蚁,良久没说话。

男人越不说话,他便越局促不安,觉得自己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终于,他嗫嚅道:“刘经理,我正好路过,我……”

男人没让他说下去,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走,去拿工钱。”

他是全工地第一个拿到钱的民工。他千恩万谢,一出门,眼泪就落了满脸,为儿子有了救命钱,也为自己躲过了一场劫难。

是的,他那个生龙活虎的儿子不久前出了车祸,生命无大碍,但肇事司机逃逸,他不得不缴纳昂贵的住院费。可是工钱一直拖着,任凭他磨破了舌头,也讨不回半分,要不是被逼急了,他那样的老实人断然不会决定铤而走险——去绑架建筑公司经理的儿子。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每空2分,共4分)

       A.文中两次提到“闷热的傍晚”,为下文农民工成功讨回工钱作了一个铺垫。     B.第三段描写突出了农民工对自己孩子的深厚感情,为下文农民工的所做所为作了合  

理化铺垫。 

       C.本文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佳佳”这一人物展开的,这个可爱的小孩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D.从“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从来没有人给过他如此真诚温暖的夸奖”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这个群体缺少社会关爱,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E.本文情节丰富,顺序的记叙方法使文章顺畅自然,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深沉的爱。

小说中的农民工是个怎样的一位父亲?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文中多次提到“蚂蚁”,请分析其作用。

有人认为文章的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应该删掉。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小题1】AE

【小题2】(1)有责任感的父亲,对比,第三段“他自己的人生从来没有规划过,但儿子一出生, 

他的心里就有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2分)    

   (2)善良、勤劳   侧面烘托   文中童童话语中的“蚂蚁是勤劳、善良的”侧面写出了农民工的勤劳善良的特点。(2分)

   (3)爱子心切的父亲   农民工的动作描写。如:他撒腿就向小商店跑去。写出了急于接近童童,进行绑架救子的急切。农民工心理描写。如:心里面像有一堆蚂蚁在没头绪地四处爬行,抓不到,撵不走,躁得不得了,这些心理描写写出了农民工因急于救子的烦躁。农民工的神态描写。如“他慌忙讨好地裂开嘴笑”此处神态描写写出了农民工因急于救子绑架童童的紧张。(2分)(任写一处就可)该题人物形象各1分,相应的手法及举例分析各1分,只说手法不给分。

【小题3】(1) 烘托人物心理。第一段中“心里面像有一堆蚂蚁在没头绪地四处爬行”运用比喻,写出农民工内心的烦躁。(2分)    

(2)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表明童童是个善良的孩子以及农民工是个勤劳善良的人。(2分)   

(3)推动情节的发展  正是因为有蚂蚁,农民工才能在下雨后见到孩子。(2分)

【小题4】不可删(2分)

(1)情节  交待了农民工所作所为的原因,使情节合理化。 (2分)    

(2)人物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明农民是个爱子心切的人。(2分)   

(3)主题  深化主题,引发了人们对拖欠农民工工钱这一问题的思考。(2分)


解析:

【小题1】A “为下文成功讨回工钱作铺垫”错。E “顺序的记叙方法”错,有插叙

相关题目

为使Na2S溶液中[Na+]/[S2-]的值减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为使Na2S溶液中[Na+]/[S2-]的值减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 A. 盐酸                              B.适量的NaOH溶液C.适量的KOH溶液    
You should always _____ your conclusion _____ careful research.   A. depend;
You should always _____ your conclusion _____ careful research.   A. depend; on    B. base; on   C. put; into    D. base; by
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荚膜、芽孢、鞭毛      D球状、杆状、螺旋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超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超声波传递的B.车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C.“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
下列关于电容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容器是储存电
下列关于电容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能的容器,只有带电的电容器才称为电容器B.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互相靠近的导体,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其目的是  ( )     A. 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其目的是  (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施恩于所有的皇族     C. 建立较小的诸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列夫·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巨匠,《童年》是他的成名作。(     ) (2)《名人传》的作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上通入乙烷和氧气,其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2CO+12H2O+14e-、7H2O+7/2

最新题目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