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

材料一: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比常年多1—4倍,出现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淮河旱灾逐年加剧之势,且旱灾重于水灾。1994年淮河流域出现春旱连伏旱,伏旱接秋旱的长期大旱,全流域受灾农田超过1亿亩,淮河干流断流长达120天。

材料二:淮河流域示意图

1、图中①②所代表的河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3年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从灾害学意义上讲,淮河地区处在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其降水具有北方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南方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

3、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淮河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4、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你对防治淮河洪水在什么好建议?

5、淮河下游的洪泽湖由于泥沙淤积,已成为“地上河”,成为此次淮河防洪的重要地段之一。根据河流的补给形式,分析淮河流域“退田还湖”“封山植树”等措施在防洪上的重要作用。

 

答案

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往往形成“春旱”;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伏旱”严重;有些年份,当夏季风过强时,锋面雨带迅速北移,淮河流域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淮河流域垦殖指数高,农田面积大,农业用水量大;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差。

4、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调蓄径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水流;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5、①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有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其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大,以湖泊水、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变化一般较小。②淮河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常形成旱涝灾灾。“退耕还湖”“封山育林”可以利用湖泊的蓄水功能和森林的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少雨水补给的比例,增加淮河径流量的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比例,从而减小淮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以利防洪抗旱。

 

本题考查淮河流域旱涝灾害的成因,根据当地的位置、水系特点、人为原因,分析作答。

 

相关题目

判断题:一般说裸子植物茎与被子植物茎结构的不同主要表
判断题:一般说裸子植物茎与被子植物茎结构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木质部与韧皮部的组成成分上。答( )
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右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
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右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A good idea came to her ________ she could live with her best friend in that ci
A good idea came to her ________ she could live with her best friend in that city during the holiday. A.if                             B.when C.that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电车公司号召民众乘坐,并提出妇
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电车公司号召民众乘坐,并提出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这表明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传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 A.近亲结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 A.近亲结婚必然使后代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使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C.近亲结婚违反社会的伦理道
如图所示电路中,R为一滑动变阻器,P为滑片,若将滑片向下
如图所示电路中,R为一滑动变阻器,P为滑片,若将滑片向下滑动,则在滑动过程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电源内电路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开幕。放眼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星罗棋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开幕。放眼浦江两岸的世博园区,星罗棋布的场馆各具特色,争奇斗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试题。 上海世博会主题馆顶部装有
下列各组物质中,反应后生成碱和氧气的是(    )A.Na和H
下列各组物质中,反应后生成碱和氧气的是(    )A.Na和H2O       B.Na2O 和H2O       C.K和H2O        D.Na2O2  和H2O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