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信,字君实,南郑人。生半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信,字君实,南郑人。生半岁,父忠征北战殁,母岳氏苦节育之,后俱获旌。正统中,信袭宽河卫千户。

成化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守备荆、襄。刘千斤反,信以房县险,进据之。民兵不满千人,贼众四千突至,围其城。拒四十余日,选死士,出城五六里举炮。贼疑援至,惊走,追败之。已,白圭统大军至,以信为右参将,分道抵后岩山,贼遂灭。论功,进都指挥同知。贼党石龙复陷巫山,信与诸将共平之。而流民仍啸荆、襄、南阳间。信以为忧,言于朝,即命信兼督南阳军务。贼首李原等果乱,信复与项忠讨平之。擢署都督佥事,镇守临清。

十三年以本官佩平蛮将军印,移镇湖广。永顺、保靖二宣慰世相仇杀,信谕以祸福,兵即解。靖州及武冈蛮久不戢,守臣议剿之。信亲诣,犒以牛酒,责其无状,众稽颡服罪。

十七年疏言:“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荆、襄流逋,本避徭役,滥诛恐伤天和。南亩之氓咸无蓄积。收获未竟,餱粮已空;机杼方停,布缕何在。乞选公正仁惠守令,加意抚绥。滥授冗员,无虑千百,无一矢劳,冒崇阶之赏,乞察勘削夺。”部指挥刘斌、张全智勇,力荐于朝。且云:“英雄之士,处心刚正,安肯俯首求媚。若不加意延访,则志士沉沦,朝廷安得而用之。”

二十一年,巡抚马驯等言,副总兵周贤、参将彭伦官皆都督佥事,而信反止署职,宜量进一以重其权。兵部言信无军功。帝特擢为都督同知。顷之,改总督漕运。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明年卒。

信沉毅简重,好观书,被服儒雅。历大镇,不营私产。尝曰:“俭足以久,死后不累子孙,所遗多矣。”故人婚丧,倾资助之。子继善、从善皆举进士

(选自《明史·列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B.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C.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D.湖广诸蛮虽腹心蠹/实无能为/久不靖者/由我将士利其窃发以邀功也/选精锐/慎堤防/其患自息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统”、“成化”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B.“稽颡”是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C.“秩”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或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古代官员的俸禄和品级可根据年终考评进行调整。

D.明清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即乡试、会试和殿试。“殿试”根据成绩高低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探花,第三名榜眼,赐进士及第。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信早年丧父,母亲岳氏坚守节操养育他,后来王信获得表彰,并因此承袭父功任宽河卫千户。

B.王信聪慧,在房县被寇贼围困期间,挑选死士,到城外五六里处放炮,贼寇起疑,误认为援兵到来,惊慌逃窜,王信趁机追击打败了敌人。

C.王信以德服人,对世代相互仇杀的永顺、保靖二宣慰讲明祸福,双方军队立即撤离。又亲自造访靖州和武冈蛮族,用牛酒犒赏,责备他们行为失检,众人认罪。

D.王信沉毅持重,好读书,穿着儒雅。任职于重镇,不经营私产,勤俭自爱,朋友婚丧,尽力拿钱资助他们。儿子王继善、王从善都考中进士。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雄之士,处心刚正,安肯俯首求媚。若不加意延访,则志士沉沦,朝廷安得而用之

(2)帅府旧有湖,擅为利,信开以泊漕艘。势要壅水,一裁以法,漕务修举。

答案

11.D

12.D

13.A

14.

①英雄志士,内心刚强端正,怎么肯低头求媚。如果不注意招纳访求,那么志士落魄,朝廷怎么能得到并任用他们呢。(俯首、延访、安分别译为低头、招纳访求、怎能各1分,译出句意2分)

②帅府原来有湖,把它利用起来,王信开通来停泊漕运的船。根据地势要蓄水的地方,一律按法律裁定,漕运兴复。(壅水、以法裁、修举分别译为蓄水、按照法律、兴复,各1分,译出大意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然后再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本题中的文言虚词“者”“也”“其”等。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

12.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第二名探花,第三名榜眼”不正确,应为“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所以选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D就属于考查古代科举知识的识记能力。

13.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张冠李戴,选项分析概括王信幼年丧父,母亲坚守节操养育他,因而得到了嘉奖,收到嘉奖的是王信之母,并非王信,另外,选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王信并不是因为受到嘉奖而承袭父功的。所以选A。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A就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14.此题考查翻译问句的能力。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俯首、延访、安分别译为低头、招纳访求、怎能;壅水、以法裁、修举分别译为蓄水、按照法律、兴复。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中状语后置句“一裁以法”要按照正常的语序翻译出来。

相关题目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才有惯性 D.物体在任何情
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
治疗性克隆有希望最终解决供体器官的短缺和器官移植出现的排异反应。下图表示治疗性克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利用了动物细胞
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沉淀的量先逐渐增多后
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沉淀的量先逐渐增多后又逐渐减少至恰好消    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沉淀恰好消失时c(Cl-)=3c(Al3+)  
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 ) A、
他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观察算式,探究规律: 当n=1时,S1=13=1=12; 当n=2时,; 当n=3
观察算式,探究规律: 当n=1时,S1=13=1=12; 当n=2时,; 当n=3时,; 当n=4时,; … 那么Sn与n的关系为( ) A.   B.   C.   D.
在中共十七大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
在中共十七大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以后,国务院也在《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重提这个建议。这一建
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传统节日搭配正确的是(     ) A.彝族﹣
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传统节日搭配正确的是(     ) A.彝族﹣开斋节 B.朝鲜族﹣那达慕大会 C.傣族﹣泼水节 D.壮族﹣晒佛节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为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A作轴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为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A作轴的平行线,交函数的图象于B点,交函数的图象于C,过C作轴和平行线交BO的延长线于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