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此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之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外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问题:(25分)

(1)      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2分)

(2)      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8分)

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15分)

答案

1

水平1:能将李鸿章的生平与中国近代史建立联系(2分)

·李鸿章几乎参与了那段历史的所有重大事件,是那段历史的焦点人物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主将,近代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不平等条约也是由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他个人的生平正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其他答案:仅根据李鸿章的某一具体作为得出结论或解释不合理(0分)

    ·李鸿章领导了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先驱

    ·粱启超想以李鸿章洋务运动的失败经验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40.(2

史实:

水平1:能注意到材料中粱启超对李鸿章各方面事迹的评价(6-3分)

    ·梁启超肯定了李鸿章所从事的洋务活动,又批评李鸿章不懂得国家强大的根本所在;指出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一定的责任,但国家的实力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在外变方面,李鸿章采取联一国制一国的策略,得不偿失,引发列强瓜分狂潮,但内政不修是外交失利的根本原因。

水平2:只注意到材料中粱启超对李鸿章某一方面事迹的评价(21分)

组织:

水平1:能根据材料进行概述(2分)

水平2:仅能复述或摘抄材料的文字(0分)

40.(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4分)

水平1:能把梁启超作为解读的对象,将文本内容与粱启超的史观、方法、立场联系起来提出观点(4分)

    ·梁启超基于进化论史观和政治改革立场来评价李鸿章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注重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水平2:就梁启超对李鸿章其人的具体评价提出观点(2分)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毁誉参半

    ·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

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0分)

评分项二:史实(4分)

水平1:能提取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作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4分)

水平2:能从材料中提取较完整的信息(2分)

水平3: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完整(1分)

水平4:没没有使用材料信息(0分)

评分项三:论述(5分)

    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5分)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3分)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分)

水平4:回避问题(0分)

评分项四:组织(2分)

    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

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

相关题目

请以“假如再给我一次        (机会,失败,尝试……)”
请以“假如再给我一次        (机会,失败,尝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请将文题补充完整; (3)不少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共
已知满足,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已知满足,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
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
两个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此时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分
两个分子甲和乙相距较远(此时分子力可以忽略),设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这个过程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
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其“统一性”在于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收索 笔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收索 笔竿子 叠床架屋 高潮迭起 B.伸张 座右铭 耳鬓厮摩 光风霁月 C.瘐毙 捞稻草 敬谢不敏 饥肠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