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9.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以林则徐和医生为例,说明愤怒一则妨碍处世,二则有害健康,然后笔锋一转做出“永远珍惜愤怒”的宣示,令人为之一震,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B.愤怒的消极作用早已人所共知,作者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专讲愤怒的积极作用,切中时弊,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C.作者论及何以要“珍惜愤怒”时,激情喷涌,语言犀利,且善用比喻,妙语连珠,警句迭出,读来颇有痛快淋漓之感。

D.作者主张“珍惜愤怒”,持之有效,也言之成理,不过,结尾处说“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有失分寸,且与前面称愤怒为“双刃利剑”相左。

E.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慰藉,令人回味不尽 。

10.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什么?(请列出要点)(6分)

11.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2.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含义是什么?(4分)

答案

9.DE

10.(1)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人生不能没有它;(2)各种情感中,惟愤怒最真实;(3)愤怒可以使人做出辉煌业绩。(4)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见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作者对此持否定(或不满)的态度。

11.不矛盾。人们“憎恶愤怒”是从愤怒的消极方面说的。愤怒容易暴露"赤裸裸的内心",容易暴露真实的自己,不利于在复杂环境下的对敌斗争,故此需要"制怒"。

作者的“珍惜愤怒”是从愤怒的积极方面说的。作者认为,人类生活不能没有愤怒,愤怒可使生命充满活力,是生命的一种壮美之举,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这体现了作者对高品质生命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完美情感生活的呼唤,因而,即使愤怒有对人不利的一面,人也应当珍惜愤怒的权利。

12.比喻(或暗喻)。愤怒是人生命力的瞬间强烈释放,他的作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解析】

9.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意内容,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C、双刃利剑是说存有利弊,而不是只说“只有愤怒才能使生命充满活力”一面之意;E、 “作者向人们发出呼吁,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当珍惜和保持愤怒的权利”错误,文中有“不丧失理智”的条件。所以选DE。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可以是指某词某概念的意思,也可以是语句的含义,也可以是语段的结构内容或全文结构内容的理解分析或概括,也可以是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阅读原文可知,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愤怒是正常情感,它最真实,可使人创造业绩等。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通过阅读感知原文可知,两者看似矛盾,实则是各自站在不同的历史境况下的正确选择。林则徐主张“制怒”,他是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国内局面不稳定,而希望自己能够冷静面对乱局的人生态度,他看到了 “愤怒”的消极作用;作者主张“珍惜愤怒”,而是站在积极的、有价值的一面说的,认为“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等。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能力。用“双刃利剑”来形容“愤怒”,很显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句的使用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提升可读性。使所写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有利于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境。第二问,可结合着这句话所在的语段,并联系上下句的具体语境来分析其含义,本题中把“愤怒”比喻为“双刃利剑”,暗示了应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去理解。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相关题目

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
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 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     )     ①理在事
在数学课上,教师对同学们说:“你们任意说出一个x的值(x
在数学课上,教师对同学们说:“你们任意说出一个x的值(x≠0,1,2),我立刻就知道式子的计算结果.”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
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      
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                     B.                 C.                    D. 无法确定
I usually _____ to the bus stop and then go to school by bus.A. by bike    B.
I usually _____ to the bus stop and then go to school by bus.A. by bike    B. on my bike   C. take bikes    D. ride my bike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mol H-H
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
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为了改变“积弱”局面,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借鉴了唐朝府兵制的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H2SO4=H2++SO42-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较为温暖,这是因为(    ) A.多
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较为温暖,这是因为(    ) A.多云的白天地面辐射强烈            B.多云的白天大气辐射微弱 C.多云的夜晚地面热量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