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1)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试管中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填“A”或
“B”)。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 (填一种物质名称),也会发生这样的
变化。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1)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试管中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填“A”或
“B”)。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 (填一种物质名称),也会发生这样的
变化。
(1)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知: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2)30℃时,甲的溶解度曲线在乙的上方,故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
(3)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后,溶液温度升高,试管中固体质量增加,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试管中固体质量增加的是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故除了加浓硫酸外,还可以加氧化钙。
答案:(1)20 g (2)甲>乙 (3)B 氧化钙(其他合理答案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