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两个朋友

                                                     莫泊桑

这一天,钟表修理师莫利梭先生和针线杂货店老板索瓦日先生两位钓友在大街上碰了面。在这个天空蔚蓝而晴朗的日子里相约钓鱼去。

到什么地方去钓?”“老地方。法国兵的前哨在哥隆白村附近。我认识杜木兰团长,他一定会让我们过去的。莫利梭高兴得发抖了:算数。我来一个。于是他们各自回家取器具。

    一小时以后,他们到了那位团长那里,带着一张通行证又上路了。

    不久,他们穿过了前哨,穿过了荒芜了的哥隆白村。对面,阿让德衣镇像是死了一样。麦芽山和沙诺山的高峰俯临四周的一切。索瓦日指着那些山顶低声慢气地说:德国人就在那上面!”

    莫利梭口吃地说:倘若我们撞见了他们怎么办?”索瓦日带着巴黎人惯有的嘲谑态度回答道:我们可以送一份炸鱼给他们吧。

    他们弯着腰,张着眼睛,侧着耳朵,在地上爬着走,利用一些矮树掩护了自己。

    来到河岸,四周静悄悄的,什么也没有听见。他们觉得放心了,就动手钓鱼。

    在他们对面是荒凉的马郎德洲,从前在洲上开饭馆的那所小房子现在关闭了,像是已经许多年无人理睬了。

    索瓦日钓到第一条鲈鱼,随后他们时不时地举起钓竿,真的,这一回钓鱼是若有神助的。他们郑重地把这些鱼放在一个浸在水中的网袋里。一阵甜美的快乐透过他们的心,世上人每逢找到了一件久已被人剥夺的嗜好,这种快乐就抓住了他们。

    晴朗的日光,在他们的背上洒下了它的暖气。他们不去思虑什么了,不知道世上其他的事了,他们只知道钓鱼。

    瓦雷良山的炮声响起来了。

    索瓦日耸着双肩说:他们现在又动手了。

    莫利梭正闷闷地瞧着他钓丝上的浮子不住地往下沉,忽然这个性子温和的人发起火来了,愤愤地说:像这样自相残杀,真是太蠢了。

    索瓦日回答道:真不如畜生。

    后来他们开始安安静静讨论起来,用和平而智慧有限的人的一种稳健理由,辨明政治上的大问题,结果都承认人是永远不会自由的。

    “这就是人生!”索瓦日高声喊着。您不如说这就是死亡吧。莫利梭带着笑容回答。

    不过他们都张皇地吃了一惊,明显地觉得他们后面有人走动。转过来一望,看见四个黑洞洞的枪口。

    两根钓竿从他们手里滑下来,落到河里去了。

   几秒钟之内,他们都被捉住了,绑好了,抬走了,扔进一只小船里,渡到了那个沙洲上。

    在那所他们以为已无人理睬的房子后面,站着二十来个德国兵。

    一个军官用地道的法国话问他们:喂,先生们,你们很好地钓了一回鱼吧?”

    那个普鲁士人微笑着:我想你们两个人都是被派来侦探我们的奸细。我捉了你们,就要枪毙你们。不过你们既然从前哨走得出来,自然知道回去的口令,把口令给我吧,我赦免你们。

    两个面无人色的朋友靠着站在一处,四只手因为一阵轻微的神经震动都在那里发抖,他们一声也不响。

    那军官接着说:谁也不会知道这件事,你们可以平安地走回去。这桩秘密就随着你们消失了。倘若你们不答应,那就非死不可,并且立刻就死。你们去选择吧。

    他们依然一动不动,没有开口。

    那德国人始终是宁静的,伸手指着河里继续又说:你们想想吧,五分钟之后你们就要到水底下去了。五分钟之后!你们应当都有父母妻小吧!”

    瓦雷良山的炮声始终没有停止。

    两个钓鱼的人依然站着没有说话。那个德国人发了命令。随后来了12个兵士,站在相距二十来步远的地方。

    军官接着说:我限你们一分钟,多一秒钟都不行。

    随后,他突然站起来,伸出胳膊挽着莫利梭,把他引到了远一点的地方,低声说:快点,那个口令呢?你那个伙伴什么也不会知道的,我可以装做不忍心的样子。

    莫利梭一个字也不回答。

    那德国人随后又引开了索瓦日,并且对他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索瓦日没有回答。

    他们又靠紧着站在一起了。

    军官发了命令。兵士们都托起了他们的枪。

    这时候,莫利梭的眼光偶然落在那只盛满了鲈鱼的网袋上面,那东西依然放在野草里,离他不过几步。

    一道目光使得那一堆还能够跳动的鱼闪出反光。于是一阵悲伤教他心酸了,尽管极力镇定自己,眼眶里已经满是眼泪。

    他口吃地说:永别了,索瓦日先生。

    索瓦日回答道:永别了,莫利梭先生。

    他们互相握过了手,不由自主地浑身发抖了。

    军官喊道:!”

    12枝枪合做一声响了。

    那些士兵又带了些绳子和石头过来,把石头系在这两个死人的脚上;随后,把他们抛到了河里。

     河里的水翻腾了,随后,又归于平静。

     瓦雷良山的炮声并没有停息。

那位神色始终泰然的军官忽然望见了野草里那只盛满了鲈鱼的网袋,喊道:威廉,来!趁这些鱼还活着,赶快给我炸一炸,味道一定很鲜。(选自莫泊桑《两个朋友》,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A.篇小说通过写两个法国平民相约钓鱼、一同钓鱼、钓鱼被杀的故事,对无辜平民表达了深刻的同情,深刻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B.小说中的莫利梭先生和索瓦日先生因为痛恨战争,痛恨敌人,毅然选择到敌占区去钓鱼,有宣誓主权的意味,表现了法国民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C.小说中三次提到瓦雷良山的炮声,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推动了情节发展,也起到烘托人物震惊心理,暗示着人物悲剧命运的作用。

D.小说的两个主人公尽管极力镇定自己,眼眶里已经满是眼泪,说明他们确实不知道口令,不然也不会酿成惨死的悲剧。

E.这篇小说并没有写交战双方军人的正面交火,而是通过钟表修理师和杂货店老板无辜被杀的惨剧,表达了反战主题。

2)小说以德国军官的趁这些鱼还活着,赶快给我炸一炸,味道一定很鲜一句话结尾,试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6)

3)结合小说简析题目两个朋友的含义和作用。  (6)

4)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是普通公民,但面对死亡威胁,却能始终坚贞不屈,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肯说出口令,请结合人物和情节探究其合理性。  (8)

答案

11.25分)(1E 3   C 2  A  1

2)①呼应前文索瓦日设想送给敌人“炸鱼”以脱身的情节,使文章更加紧凑;②形成鲜明对比,借德国军官杀人之后的轻松愉快,突出其视生命如草芥的残暴和战争的罪恶;③更能激发人们对战争的憎恨,有利于揭示和突出小说的主题。

3)①“两个朋友”既指莫利梭和索瓦日是有着共同兴趣和爱好的普通朋友,更指他们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出卖人格,不屈膝投降,成为傲然赴死的生死至交。(4分)②小说围绕“两个朋友”的故事展开情节,材料组织以“两个朋友”为中心,不枝不蔓,有力地统领了全篇。(2分)

4)①二人垂钓时的欢乐、幸福,体现了他们对和平生活的无限热爱,说明为了生活的和平他们甘愿献出生命;②他们对战争的议论,如“自相残杀”、“太蠢”等,表明他们对战争极其厌恶,这种反战情绪说明他们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③二人结下的深厚友谊,也使得敌人的阴谋没有得逞具有合理性;④二人在被俘时的惊慌失措暗示了他们内心的恐惧,这也符合平民的心理,使故事更加真实、合理。(每点2分)

相关题目

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
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最外层已达到饱和。B位于A元素的下一周期,最外层的电子数是A最外层电子数的1/2。C的离子带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又以城市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又以城市区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该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特色经济形成规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关于四大洋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和欧洲相邻   
关于四大洋叙述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和欧洲相邻                                   B、印度洋的平面轮廓呈S形 C、太平洋底有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9、(2013北京卷)1.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9、(2013北京卷)1.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核糖体:蛋
 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NO2、NO的混合气体)通常可用纯碱
 硝酸工业生产中的尾气(NO2、NO的混合气体)通常可用纯碱溶液吸收:2NO2+Na2CO3→NaNO3+NaNO2+CO2↑     ①NO+NO2+Na2CO3→2NaNO2+CO2↑        ②
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
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   A二人都是暴君                                             B二人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