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 ①在稀碱溶液中,溴苯难发生水解 ② 现有分子式为C10H10O2Br2

已知:

在稀碱溶液中,溴苯难发生水解

现有分子式为C10H10O2Br2的芳香族化合物X,其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四个吸收峰,吸收峰的面积比为1:2:6:1,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下述一系列反应,其中C能发生银镜反应,EFeCl3溶液显色且能与浓溴水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中官能的名称是                                   

2F→H的反应类型是                

3I的结构简式为           

4E不具有的化学性质            (选填序号)。

a.取代反应         b.消去反应    

c.氧化反应         d1molE最多能与2molNaHCO3反应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与足量稀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F→G的化学方程式:                            

6)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为         

a.苯环上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 

b.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c.遇FeCl3溶液不显色         

d1molE最多能分别与1molNaOH2molNa反应

答案

【答案】(每空2,16分)(1)酯基、溴原子  (2)消去(3   4bd

5)(2分)

2分)

64 ;

【解析】

试题分析:C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醛基,根据已知信息②可知2个溴同时连在1个碳原子上。EFeCl3溶液显色且能与浓溴水反应,说明含有酚羟基。又因为分子式为C10H10O2Br2的芳香族化合物X,其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四个吸收峰,吸收峰的面积比为1:2:6:1,则X的结构简式为,因此C是甲酸,B是甲醛,A是甲醇。D的结构简式为,则E的结构简式为E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则F的结构简式为H能使溴水褪色,则F生成H的反应是消去反应,则H的结构简式为H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IF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G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中官能的名称是酯基、溴原子。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H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I的结构简式为

4E分子中含有酚羟基、羧基,则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酚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酚羟基与碳酸氢钠不反应,。则1molE最多能与1molNaHCO3反应,答案选bd

5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X与足量稀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F→G的化学方程式为

6a.苯环上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种;b.不能发生水解反应,说明不存在酯基;c.遇FeCl3溶液不显色,说明不存在酚羟基;d1molE最多能分别与1molNaOH2molNa反应,说明含有羧基和醇羟基,则可能的结构有

考点:考查有机物合成、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同分异构体判断以及方程式书写等等

相关题目

 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
 17世纪西方人认为:“(中国)这一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该制度不失为一种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  灼烧闻气味能鉴别棉花和羊毛               B  硝酸铵溶于水后温度升高  
11
11
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
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中国两国的经济合作与交往密切。运用经济常识完成表。 事例经济分析 2010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不能用铁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不能用铁器盛放硫酸铜溶液的原因:Fe+CuSO4═FeSO4+Cu B.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Fe2O3+2CO2Fe+2CO2 C.医疗上
右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加压后,只
右图是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海水加压后,只有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离子等其他粒子不能通过淡化膜。加压前后,装置右侧海水的(  
仿照例句,从生活中任选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
仿照例句,从生活中任选一个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对人生有警示作用的句子。(2分)例:事物――彩虹      正面:为让别人赏
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一定”和“不一定”,下列有关说法
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一定”和“不一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B.同种元素组成的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