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云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中国古代灯文化
高蒙河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官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无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一时间引发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它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枝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枝应为松脂含量很高的红松。
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技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100瓦电灯的亮度。
⑥灯具是人类不断改善生活、生产条件的产物。它的发明和创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技术和智慧。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持点。
⑦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行,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⑧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⑨据《清稞类秒》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15盏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 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⑩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现工程,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选自《科学画报》32019年第4用原文有制改)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年代 | 汉代 | 隋唐宋元 | 明清到近现代 | 当代 |
灯节文化的 发展过程 | 开始使 用灯彩 | 形成使用灯彩的 社会风俗 | A | B |
2. 第⑦段为什么要专门介绍长信宫灯?
3. 在第⑨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内容衔接。
4.怎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成为当今的时尚?请根据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一:近些年,“故宫年轻了”的印象深入人心。无论是火爆一时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还是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抑或是“故宫淘宝”上那些“萌萌哒”的“段子”……进入网络时代,故宫仿佛开始了“逆生长”,不断以新的方式,走进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
链接二:在节日里,许多传统的年俗和文化元素换个形式,换个空间,成了人们热棒的对象,在国家图书馆,小读者们可以参与写“福”字、画门神、换脸谱、做画灯、剪纸等体验活动。在南京的一些老茶馆,不少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苏州评弹”“扬剧折子戏”等传统节目。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更让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活动中放射出新的光芒。
(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