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甲 王君为池州之明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君为池州之明年,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也。其冬,予客过池,而予记之。

君之治堂,易旧腐坏断,既完以固,不窘寒暑。辟而之,则旧圃之胜,凉台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君于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

夫接于人无穷,而使人善惑者,事也;推移无常,而不可以拘者,时也;其应无,而不可以易者,理也。知时之变而因之,见必然之理而循之,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虽善惑而易治也。故所与由之,必人之所安也;所与违之,必人之所厌也。如此者,未有不始于思,然后得于己。得于己,故谓之德。正己而治人,故谓之政。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然及其已得矣,则无思也;已化矣,则亦岂止于政哉!

今君来为是邦,施用素学,修其政,既得以休其暇日,自以为不足,而思之于此。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故予为之书。

(选自曾巩《思政堂记》,有删节)

(曾)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吕公著尝告神宗,以巩为人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

(选自《宋史·曾巩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予记之    属:请托              B.辟而之           即:走近

C.其应五      方:方法              D.安石声誉未       振:(引起)震动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事者虽无穷而易应也        于其身也,耻师焉

B.少王安石游                臣尝从大王燕王会境上

C.施用素学,修其政          日削月割,趋于亡

D.自以为不足                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15.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第①段文字简洁,内容丰富:点明了“思政堂”的由来、位置,并交代了写作的缘由。着意突出“思于此”三字,为后文议论铺垫。

B.甲文中第②段首句从“治此堂”说开去,末句的“则”字总结概括“思政堂”的本心,文意由“治堂”写到“治民”,题旨随之得以揭示。行文多神采颇耐读。

C.甲文中第③段归结于“思”与“行”的联系,笔触仍照应第一段的“思之于此”。争端虽纯然说理却不觉空泛,隐含着对王君“治堂”、“治民”的又一次肯定。

D.乙文中曾巩认为王安石虽然敢作敢为,但是难于改过:吕公著认为曾巩为人行义不如治理政事,治理政事不如做文章:因此两人不被朝廷重用。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政者,岂止于治文书、督赋敛、断狱讼而已乎?

(2) 虽今之吏不得以尽行其志,然迹君之勤如此,则池之人,其不有蒙其泽者乎?

答案

13.C

14.B

15.D

16.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源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17.(1) 所谓政事,难道仅仅停留在管理公文、督促税赋、判决诉讼而已吗?

(2) 虽然当今的官吏不能够完全实行他的志愿,但是能追随王君如此勤勉的足迹去走,那么,池州的百姓难道会有不受到他的恩泽的人吗?

【解析】

13.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项,方:常规、准则。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与:介词,相当于“和”“跟”“同”。A.则:连词,表承接,就便,那么/连词,表转折,然而,反倒;C.以: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结果,以致;D.乃:连词,表承接,于是,就(注意固定结构“既……乃……”)/连词,表他转,至于。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D项,不被重用的是指“曾巩”,乙文中没有陈述“王安石”是否被重用。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需要注意的文言虚词“者”“也”。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17.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治文书、断诉讼、岂……乎?得以、行其志、迹、蒙。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相关题目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drama in ancient Greece. The one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about the beginning of drama in ancient Greece. The one most widely accepted today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drama evolved from ritual. The argument for this view goes as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
某中学历史课题小组就“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这一课题展开
某中学历史课题小组就“中国早期政治制度”这一课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甲同学:从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中可以体现出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一个
判断题: 任意不同号的两个数的和一定小于它们的差的绝对
判断题: 任意不同号的两个数的和一定小于它们的差的绝对值.                       (    )
根据下面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下面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表示的是3个原子                     B.③表示的
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 A.在古
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    ) A.在古代建筑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  B.庐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 C.桂林市区
对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目的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行中
对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目的的表述,最确切的是 A.行中书省权力过重       B.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封建制度的渐趋
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
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下列物品的主要材质当时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取的是 A.马踏飞燕(青铜器)B.龙泉剑(铁器)     C.金缕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