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东方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东方小四

41清晨,醒得太早。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自1949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了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古文物功底。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尽心尽责。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口若悬河。

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无法言说、无处排解的痛苦,开成了一朵朵奇葩。看到那些一丝不苟的文字,与之前的文学之笔截然不同,但也同样圆润、朴素、悠远,印着他个人的标记。只是,我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有些人的有些转身,即便与世无争,即便毫无声响,即便当事人一直微笑,也让旁人难以释怀。

在北京一个小巷里的一间斗室,沈从文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了文物研究。他美丽忠诚的妻子,每天给他送饭。有时,上顿的饭菜凉了,他还在不辞劳苦地涂抹写画。张兆和只能倚门无奈地一笑,不能理解这个人为了什么要如此自苦。她只能安慰自己,毕竟他已经正常了。

这个世间只有一个沈从文,天分过人,外表温和,内心倔犟。当年郁达夫好心劝慰这个在小旅馆流着鼻血写文章、几近饿死的文学青年放弃文学之路时,年轻的沈从文带着湖南人的一根筋和走投无路的无奈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当鲁迅在报纸上痛斥他的时候,他保持了冷静与克制,仍不改文风;当郭沫若代表一种新环境全盘否定他的时候,他差点放弃了生命,但重新站起来时,更加骄傲——谁都知道,郭本人对于文物有着相当的造诣。后来,时为社科院领导者的郭沫若也不得不高度评价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并撰写了序言。沈从文自始至终,没有说过郭的一句不是,哪怕1949年时自己都快被这个强势的人逼疯了。

一个人面对挫折和痛苦的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和成就。

张兆和在沈从文逝后,轻声说道:斯人可贵。

[]《中间古代服饰研究》:这部书以历史朝代为编排顺序,通过出土和传世文物的图像,并结合有机连续的174篇文章,对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沿革及其与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反映了自殷商至清代3000多年间中华民族服饰的情况。

2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章以作者清晨醒来翻看沈从文的书信集开篇,引出对沈从文在精神失常时期的情况的交代,显得十分自然。

B.受少年时期的爱情经历的影响,沈从文喜欢妻子张兆和的美丽、忠诚、纯真、微黑,但不  喜欢她大家闺秀的才气。

C.沈从文的天分也表现在文物研究方面。他有关文物研究的文章颇显功力,《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还填补了国内空白。

D.面对沈从文文物研究的文字,作者依然会有流泪的冲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为沈从文找到新的人生方向而高兴。

E.张兆和不能完全懂得丈夫的精神世界,但仍对他充满崇敬、赞美之情。由她在丈夫去世后说的斯人可贵可以看出。

25.文章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26.如何理解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的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

27.沈从文的成功转身带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加以探究。(8分)

答案

【答案】

24BD

25语言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2分)痛苦”“开花概括了沈从文人生中两段重要的经历,以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为标题有统摄全文的作用。(2分)

26

《边城》中傩送离家出走,归期不定,他就是翠翠思念着的那个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2分)沈从文少年时因被深爱着的女孩骗而被迫离开家乡,但许多年后,他仍难以割舍那份爱恋。(2分)(意思对即可)

27

示例:一个历经磨难走向成功的人一定有非凡的毅力和勇气。沈从文骨子里有一股倔劲。面对郁达夫泼冷水,面对鲁迅的痛斥,他坚持自己的写作之路。像他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被苦难打倒的。他从痛苦中重新站起来,并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就即是明证。成功者背后总是站着一些无私的支持者、奉献者。在沈从文精神失常的岁月里,梁思成、林徽因等好友给予他支持,妻子张兆和用温暖坚定的爱心支持、抚慰他,甚至救了他的命。在沈从文全身心投入文物研 究时,妻子张兆和坚持每天给他送饭。沈从文成功转身离不开朋友、爱妻的支持。懂得放弃才能有所得。沈从文经过痛苦的岁月后,最终选择埋葬文学世界里的自己,而转向文物研究,他让自己的才华在文物研究领域大放光彩,成绩斐然。理性的选择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从两个角度作答即可。表明观点各2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各2分。满分不超过8分。若答出其他观点,于文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24

试题分析:B不喜欢她大家闺秀的才气于文无据,且不合情理。D主要是因为作者为沈从文找到新的人生方向而高兴理解不准确。根据文意,作者之所以会有流泪的冲动,主要是因为作者为沈从文与世无争、毫无声响的转身而感动,难以释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

试题分析:关于标题的题目,首先要知道,标题是文章的文眼,一个好的标题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在作答时,要考虑标题在内容和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6

试题分析:对文中重要诗句的理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是同义互解,即到原句的上下文中寻找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语句,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加以整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7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只要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结合文章主要的内容,紧密围绕文章主题探究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相关题目

They ____another song from Susan because she sang so well. A. requested    
They ____another song from Susan because she sang so well. A. requested            B. needed       C. ordered            D. asked  
(1)如图9所示,质量相等的小球A,B分别固定在轻杆的中点及
(1)如图9所示,质量相等的小球A,B分别固定在轻杆的中点及端点,当棒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绕O点匀速转动时,棒的OA段及AB段对球的拉力之比为______. 图9
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与会 (yǔ)
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与会 (yǔ) 慰藉(jiè) 里应外合(yīng)厝火积薪(cuò) B.贫血(xuè) 真谛(dì)  不着边际(zháo
one of you breaks the window will have to pay for it. A. Whoever       
one of you breaks the window will have to pay for it. A. Who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
完形填空。 Once there was a king who offered a prize to the artist who wou
完形填空。 Once there was a king who offered a prize to the artist who would paint the best picture of peace. Many artists    1  . The king looked at all pictures. But there were only two h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  ) A.老子B.孟子C.荀子D.孔子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
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回答下题 奥运开幕式烟花供应商钟自奇说,鸟巢的焰火燃放是不能掉下一颗火星的,攻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选定参考系,就无法研究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选定参考系,就无法研究某一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B.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C.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不同的参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