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逃    离 郭静娟          食堂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逃    离

郭静娟

         食堂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树枝,枝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停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因它而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虽然有着同吃同住的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的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活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至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只身独处,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纵有推窗邀月的情怀,纵有把酒临风的洒脱,能够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脱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这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每小题3分)

   (1)“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为什么说“没有我们逗留的理

        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这个比喻

        含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王维《竹里馆》所描写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说明。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所描写的这棵树是生活中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告诉我们,生活并非人们在学生时代想像的那样“美好”,踏入社会后,必须化解生活中的烦恼,承受生活中的磨难,不能采取逃离的态度。

         B.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性,对社会上那种想到效益好、待遇高的单位去的思想倾向提出

       了诚恳的批评,希望人们安心工作,再不再出现“跳槽”的现象。

         C.文章以“逃离”为线索,写“我们”从校园中逃离,从不如意的环境中逃离,但最

       终却逃离不出生活的掌心。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哲理性,发人深思。

         D.文章开头写了眼前的一棵树,以引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思考,结尾又回到眼

        前的这棵树。这样安排,做到了首尾照应、结构严紧。

         E.文章善用比喻,语言清新活泼,富有韵味,如“书本就是我们的天”这个比喻,就

       形象地反映出学生的校园生活无比明媚、无比快乐的特点。

             

答案

【小题】(1)因为旅行的目的是要消除心中的寂寞,寻找心灵的归宿,但陌生和距离并不能真的“滤去尘沙”,在风景地也找不到心灵的归宿,所以说那里“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用“心寂寞……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作答亦可。3分。)

(2)含意是:生活中有痛苦,这是生活的表面现象,生活更有欢乐。只要我们勇于承受生活,就会发现痛苦之后便是幸福和欢乐。(3分)

【小题】作者认为,王维《竹里馆》所描写的生活表面上是“静美”、“自由”的,但“自由”的背后却有着无尽的孤独和烦恼。因为诗人虽能逃离现实的喧嚣,却逃不过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4分)

【小题】这棵树象征着一种人,他们不虚幻,不浮躁,而是脚踏实地,直面人生,勇敢地承受生活中的痛苦,因而演绎了万种风情。他们感受到了痛苦后的欢乐,享受了生活,同时也醉了别人。(4分)

【小题】B  E

                                              答:(    )  (    )


解析:

【小题】【小题】【小题】【小题】(B项,“想到效果好、待遇高的单位去”是无可非议的;对于“跳槽”也不能一概否定。E项,“书本就是我们的天”这个比喻形容学生生活单调,全部生活就是读书学习。)(4分)

相关题目

设函数,则在下列区间中函数不存在零点的是 (A)     
设函数,则在下列区间中函数不存在零点的是 (A)      (B)     (C)     (D)
求证△ABC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求证△ABC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读某地 2014年月平均气温数据统计表,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0-31
读某地 2014年月平均气温数据统计表,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0-31小题。 30.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  ) A.1月           
I’ll go to bed as soon as my homework______. A. do   B. does    C. are do
I’ll go to bed as soon as my homework______. A. do   B. does    C. are done    D. is done
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的体积最大的是              
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的体积最大的是               (    )   A.3gH2         B.64g O2                C.72g H2O      D.71g Cl2 
将一个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2
将一个10-6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2×10-6J,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功7×10-6J,若已知B点比C点电势高3V,则=____V。
夏至日的日期大约是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
夏至日的日期大约是A 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 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2008年8月8日,北京第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
2008年8月8日,北京第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共100枚奖牌)的优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