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逃 离
郭静娟
食堂门口有一棵树,向着横斜里伸展着几根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树枝,枝上随意点缀着些浓淡不一的绿。每每停晚时分我从那里走过,看它在夕阳里静静站立,就像站在油画里一般,说不出的朴拙和奇异。天边的云霞有时绚丽有时深沉,仿佛是多变的背景音乐,让它不变的姿态有了韵律,日日为我诠释着风格迥异的美。
有一天,我终于因它而驻足,在暮色里出神。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生活,书本就是我们的天,不能沉醉却别无选择,按照程式完成了一次一次幼、小、中学生的角色转换,终于可以逃离书卷校园。“狂喜”远不足以形容心情,虽然有着同吃同住的姐妹,但各奔东西的伤感,怎么也挡不住我们的匆匆离去的脚步。踏入绮丽的大千世界,看到生活正热情地招手,逃离的快感如山高如水长。
快乐只是一层薄薄的面纱,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就被一阵流浪的风吹远了。
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形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闪耀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的诱惑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秋千上荡到生活的最高处,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
生活在我们逃亡的背影里开怀大笑。我们早已成了生活的一分子,无处可逃。
开始喜欢旅行,希望别处的风景时时宜人,以为陌生和距离会滤去尘沙,呈现哪怕不真实的美丽。在千山万水中惊鸿一瞥,在浮光掠影中雁过无痕,却只是偶尔惊艳,少有惊心动魄,兴味盎然而去,带着些许失落归来,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
心寂寞,世界所以寂寞。花开遍地,有人看到的依旧是满眼寂寥落寞。
想起最心爱的诗歌之一——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羡煞了诗人有那样的勇气,逃出芜杂的尘世,和明月为伴,和清风为友,自由地引吭高歌,仿若遗世独立,静美至极。可在那幅想像的图画里,我常常咀嚼出百般的孤独,在空旷的世外山谷里只身独处,竟让我有些不寒而栗。纵有推窗邀月的情怀,纵有把酒临风的洒脱,能够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脱牢笼藩篱。可以逃离现实的喧嚣,终逃不过那漫无边际的寂寞命运。
生活的网无处不在。看着眼前这棵奇异的树,我明白,无需逃离。被刺痛着,也要承受。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
与其逃离,不如归来。
逃离是一种懦弱,沉醉却是我们最好的归宿。就像这棵树,独自站立,也可演绎风情万种,醉了路人。生活不在别处,它躲藏在我们的心里,微笑着等待我们转过身来。
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每小题3分)
(1)“风景地从来热热闹闹,只是没有我们逗留的理由。”为什么说“没有我们逗留的理
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琐碎和锐利只是生活的假象,犹如玫瑰的刺,扎手之后是芬芳的娇艳。”这个比喻
含意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王维《竹里馆》所描写的生活实际上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说明。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所描写的这棵树是生活中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边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告诉我们,生活并非人们在学生时代想像的那样“美好”,踏入社会后,必须化解生活中的烦恼,承受生活中的磨难,不能采取逃离的态度。
B.文章有很强的现实性,对社会上那种想到效益好、待遇高的单位去的思想倾向提出
了诚恳的批评,希望人们安心工作,再不再出现“跳槽”的现象。
C.文章以“逃离”为线索,写“我们”从校园中逃离,从不如意的环境中逃离,但最
终却逃离不出生活的掌心。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具有哲理性,发人深思。
D.文章开头写了眼前的一棵树,以引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写和思考,结尾又回到眼
前的这棵树。这样安排,做到了首尾照应、结构严紧。
E.文章善用比喻,语言清新活泼,富有韵味,如“书本就是我们的天”这个比喻,就
形象地反映出学生的校园生活无比明媚、无比快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