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

材料三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

材料四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在中国古代加强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三,归纳这些矛盾和问题。

(2)结合材料二,周亚夫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被封的途径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三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如何?

(3)材料三、四反映了君主权力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矛盾和制度演变趋势的理解。第(1)题依据材料一、三,结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及官吏选拔任命等方面归纳。第(2)题主要阅读材料,从“故得嗣爵”“治军谨严有方”等关键信息说明不同的途径,联系先秦时期分封制等可以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第(3)题从材料三的选官制度到丞相坐——站——跪的演变说明皇权的高度集中。

答案:(1)中央的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问题;官吏选拔制度问题。

(2)不同: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趋势:选官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化;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3)趋势:通过控制人才的选拔、限制和分割相权,从而不断加强皇权,最终实现君主专制统治。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①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
 下列厨房用品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芝麻油    B. 面粉
 下列厨房用品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芝麻油    B. 面粉    C. 蔗糖    D. 黄豆酱
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不能说明
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1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
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
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171.2mm  B.1.712dm   C.0.01712km     
-- ____ do you play chess? -- I play at least twice a week. A. How much   
-- ____ do you play chess? -- I play at least twice a week. A. How much            B. How often              C. How long
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
下列关于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 B.25 ℃时,加水稀释后,n(H+)与n(OH-)的乘积变大 C.离
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
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
过去十年,《感动中国》节目已经向全国观众展现了100多位
过去十年,《感动中国》节目已经向全国观众展现了100多位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所形成的强大的道德气场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举办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