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完成24-28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

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完成24-28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斯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4、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红词的意思。(4分)

1)能谤讥市朝(         2)臣之妻臣(     

3)以先帝遗德(         4)盖追先帝之殊遇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6、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7、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        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          的方式。受此启发,我们学校的学生想建议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是:       。(不超过30个字)(6分)

28、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4分)

答案

24

4分)每小题1分。

1)在 (2)以……为私 (3)发扬光大 (4)特别优厚的待遇

25、(6分)每句3分。

1)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这里要翻译出“私”:以……为私;“以”:认为;句子通顺。)

2)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这里要翻译出判断句以及“诚”:实在是;“秋”:时刻;句子通顺。)

26C      

27、委婉劝说(口头劝说,类比,隐喻,婉谏);直接劝说(书面劝说,直谏);言之有理即可。(每空2分,共6分)

28、邹忌: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忠诚,有自知之明等;齐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提示:此类题只要任选一角度,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注意必须简洁连贯。)(4分)

相关题目

读下图,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高
读下图,A地和B地的气候相比较,正确的说法是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
有一种不饱和醇,其结构简式为CH2=CHCH2OH,请回答下列问题
有一种不饱和醇,其结构简式为CH2=CHCH2OH,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化合物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2)试推测该化合物可能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填
为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
为防止权力滥用,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A.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     B.党的监督   C.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
在一个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a;A碱基数为b,则下列有关结
在一个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a;A碱基数为b,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 (    )     ①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磷酸数=碱基数=a     ②A=T
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不同的作用,为
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不同的作用,为了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下列的方法中你认为不可取的是A.保持和培养积极的情绪B.合理地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B.感受器接受适宜刺激后,能产生
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生产、生活离不开各种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和淡水 B.潜水艇在紧急情况下可用过氧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F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