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趁雪打劫还是雪中送炭 黄昉苨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趁雪打劫还是雪中送炭

黄昉苨

一则小小的社会新闻,让很多人感叹“世道变了”。

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哈尔滨今冬的第一场大雪中。冰天雪地里,几名壮汉穿戴严实,出现在当地的工农大街上,专守着那些在积雪里打滑的车辆:给50块钱,就帮你推一程。新闻中写道:“市民都说他们这是‘趁雪打劫’”。

很快,据此设计的社会调查出现在某门户网站的首页上:你怎么看哈尔滨暴雪有人收费推车?

然而,大众的观感与新闻所流露出来的“趁雪打劫”的评价似乎迥异。对这种行为,七成以上的网友选择了默默点赞:“支持,只是自发的市场行为。”

“东北的活雷锋都到歌里去啦?”见到这样的投票结果,不少人显得很不淡定。一位微博实名认证为电脑公司工程师的网友带着浓厚的讽刺意味说道:“牺牲人文精神和文明为前提,大力发展经济,很必要!”还有人恨铁不成钢地上升到了民族性的高度:“中国人为什么总在自己人有困难的时候,不是伸出援助的手,而是伸出一只想赚钱的手呢?”

另一方面,赞成收费推车的网友也不服气:“双赢有什么不好?中国人就是被太强的道德观念误导了!”

一样的斩钉截铁,一样的觉得对方不像话。不知有没有网友留言后再翻翻所有评论,觉得两方的掐架造型宛如揽镜自照呢?

其实,对于类似伦理问题,不少学者专家多年来进行过各种探讨,但谁都难说自己的意见是唯一定论。

可以肯定,这不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想赚钱的手”。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桑德尔在他的《公正》一书中,开篇就举了一个“趁风打劫”的例子:2004年夏天,飓风“查理”横扫佛罗里达州,飓风过境后,当地很多关键物资价格突然大涨:奥兰多一家加油站原价2美元的冰袋涨到了10美元,商店里通常标价为250美元的小型家用发电机涨到了2000美元……

当然,自由市场不是万能的。经济学家们虽然能解释价格杠杆如何发挥作用,带来好处,但很多人的愤怒与无助不会就此平息。这种情感也是真切的。有学者质疑,飓风过后,许多平民花大价钱买下的服务或物品,看似自由交易,实则在那样的情境下,更接近于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其实,关键就是掌握一个“度”。除了法律外,这个“度”,或者说金钱与道德之间的平衡点,似乎无法单靠宣传和媒体来定调下结论,而应当是人们借助各种形式的平台进行讨论之后达成的。

但生活中很多时候的例子并没有课堂上呈现出来的那般极端。对哈尔滨街头那些在大雪天开车出行的车主而言,50元钱,恐怕还不足以令自己陷入困境。为了那50元而伸出的推车的手,未尝不是一种雪中送炭。

更何况,不少哈尔滨网友也在评论中表示,自己当天就见过很多被困在大雪中,依然互相帮助的人。世道没有那么坏,而我们还握着可能改进的方向盘——不是举着“道德”的大旗一棍子扫倒一片,而是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      

                                      (选自201312月《 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7.对“哈尔滨暴雪有人收费推车”一事文中有哪几种观点?请加以概括。(6分)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9.请概述文章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

【答案】

7.(6分)(1)反对,这是“趁雪打劫”;(2)支持,这是自发的市场行为;(3)先别急着相互否定,要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每点2分)

8.(1)世道没有新闻所流露的评价那么糟糕,我们还掌握着改进世道的方法。(3分)

2)不要以道德为标准来评价一切,简单地肯定和否定,而要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3分)

9.(6分)首先提出问题,陈述对一则新闻的两种不同观点(2分);接着分析问题,举例论证对于类似伦理问题不要给出唯一定论(2分);最后解决问题,对于类似伦理问题要更好地建构对公共事务的讨论空间。(2分)

【解析】

7.试题分析:这一题较为简单,稍加梳理就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第三段就有“你怎么看哈尔滨暴雪有人收费推车?”这个问题,然后顺藤摸瓜,新闻中写道:“市民都说他们这是‘趁雪打劫’”。大众的观感与新闻所流露出来的“趁雪打劫”的评价似乎迥异。对这种行为,七成以上的网友选择了默默点赞:“支持,只是自发的市场行为。”但这里要注意的是,文章中主要的还有作者的观点,这千万不能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试题分析:画线句子是文章结尾的一句话。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要注意最后一段的所写的内容,这是其一;其二就是要把握句子中的破折号,其表示意思的转换,也就是说画线的句子有两层意思,分别为破折号前后的这两句话。破折号前的一个句子,把“方向盘”还原即可:世道并没有那么坏,我们还掌握着改进世道的方法;后一个句的意思相对较明显:不要以道德为标准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一切。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述层次还是比较明晰的,文章中就要这样标志性的词语“然而”“其实”“更何况”等。在具体组织时,一方面要从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着眼,另一方面在组织答案时,可用“首先提出了……,然后(接着)分析了……,最后得出了……”的模式。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题目

如图,,要使,则需要补充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
如图,,要使,则需要补充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只需填写一个)  
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的传单中写道:“挑铁路,把线砍,旋在毁坏大轮船”。对此的正确认识是:        A.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B.是一种落后于社会存
Dr, Robert Bell went to New York , bought some books ___ his daughter. A. visiti
Dr, Robert Bell went to New York , bought some books ___ his daughter. A. visiting    B. to visit     C. and visited    D, visited
— Many people are worried that so many college graduates each year can’t fin
— Many people are worried that so many college graduates each year can’t find a job. —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about it as the government is now making every _______ to provide more jobs. A.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寥廓(liáo kuò)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寥廓(liáo kuò)分外(fēn)      激扬文字(jī) B.苍茫(cāng máng)    褒扬(bāo)     挥斥方遒(qiú) C.逶迤
点绛唇 宋·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
点绛唇 宋·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难如酒。     ①汪藻(1079-11
如图1-6所示,摆长为L的单摆,当摆球由A经平衡位置O向右运
如图1-6所示,摆长为L的单摆,当摆球由A经平衡位置O向右运动的瞬间,另一小球B以速度v同时通过平衡位置向右运动,B与水平面无摩擦,与竖直墙壁碰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图7-2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
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图7-2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图7-2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