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阅读卜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

(11分)阅读卜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一一《论语》

材料二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一一《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一一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五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一一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3分)

(3)据材料四、五指出李贽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与朱熹有何不同?(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答案

(共11分)(1)核心是“仁”“礼”。(2分)

(2)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3分)

(3)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反对坚持儒家思想,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不应以儒家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分)

(5)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4分)

相关题目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命题“若q,则p”与命题“若p,则q”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命题“若q,则p”与命题“若p,则q”互为逆否命题 B.“”是“a<b”的充要条件 C.“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否命题为假 D
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 ) A.泾渭分明 经纶济世 经天
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 ) A.泾渭分明 经纶济世 经天纬地 居安思危 B.可趁之机 口密腹剑 口诛笔伐 苦心孤诣 C.立杆见影 廉洁奉公 敛声摒气 两
我国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的考虑,是基于适应人口老龄
我国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的考虑,是基于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更加公平可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建设。具体
苹果含有元素Zn,Zn是形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
苹果含有元素Zn,Zn是形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蛋白质不可缺少的元素,儿童缺Zn,就会导致大脑发育不完善。因此,苹果又被称为记忆之果,这说明无机盐离子
已知A={x|x2-3x+2<0},B={x|1<x<a},若A⊆B,则实数a的
已知A={x|x2-3x+2<0},B={x|1<x<a},若A⊆B,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如图,把正方形纸片ABCD沿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后展开,
如图,把正方形纸片ABCD沿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后展开,折痕为MN,再过点B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MN上的点F处,折痕为BE.若AB的长为2,则FM的长为() A.
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是(    ) A.    B.    C.   
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是(    ) A.    B.    C.    D. 
I want to buy that kind of cloth because I ____ the cloth ____ well.     
I want to buy that kind of cloth because I ____ the cloth ____ well.        A.have told; washes                        B.was told; washed        C.have b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