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为庆祝建党 100 周年,搜集了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相关史料,请阅读历史资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 “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 1 )根据材料一,写出 1978 年后全党的中心工作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中心工作转变与哪次会议有关?
材料二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是如何改变 “ 企业吃国家 ‘ 大锅饭 ’ 、职工吃企业 ‘ 大锅饭 ’ 局面 ” 的?写出为了改变 “ 经济体制上的僵化模式 ”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材料三 1980年,我第一次上悦宾饭馆(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开的饭馆)。那时它开张不久,在期末考得高分的我便央求父亲带着我去排队尝鲜。在那个下着雪的冬夜,我们一家三口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终于挤在一个角落里,点了三菜一汤---锅烧鸭、鱼香肉丝、扒白菜和鸭架豆腐汤。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那时,北京的餐馆里的菜色少得可怜,不是每家都能做出这样的美味。直到80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才有实力偶尔带着家人“下馆子”。比如肯德基刚一开张我就带着家人去“开了洋荤”。当时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都将吃肯德基作为时尚,甚至有人选在肯德基举办婚礼,完事后还将包装盒带回家,摆在客厅的显眼处作纪念。90年代,我的收入提高了,像马克西姆、老莫这样的高档西餐厅,我都敢带着家人去光顾了,这在头些年我连想也不敢想。这时,北京的饭店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下馆子”了。
( 3 )阅读材料回答, 20 世纪 80 、 90 年代北京人的饮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
材料四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 4 )根据材料四回答,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
( 5 )依据上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说明了什么?
材料六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大讲改革开放,反复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他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谁不改革谁下台。
( 6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 “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 这句话对新时期中国发展有什么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