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

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

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材料三“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几方面能力?(3)

2)到了宋朝,在科举制影响下,产生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2)对于这些观念,你怎样评价?(2)

3)材料三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认为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2)

4)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科举制的影响。(3)

答案

答案:1)熟练掌握经典的能力;文学能力;对时事的分析解决能力。(3)

2)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2分)

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读书实用、功利主义,产生读死书,死读书现象。(2)

3)宗法制;科举制具有公平、公正,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2)

4)科举制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官吏,提高官员素质;科举制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科举制具有公平性,有利于调节社会秩序;科举制也有局限性。(3)

相关题目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下列n(n为正整数)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
(本小题满分8分) 已知下列n(n为正整数)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①② ③(n)⑴请解上述一元二次方程①、②、③、(n);⑵请你指出这n 个方程的根
一束光由空气入射某介质,入射角为,其折射光线恰好与反
一束光由空气入射某介质,入射角为,其折射光线恰好与反射光线垂直,则光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
1.    Please accept my c________ on your graduation.  
1.    Please accept my c________ on your graduation.  
单词拼写:根据首字母或中文提示写出符合要求的单词(共10
单词拼写:根据首字母或中文提示写出符合要求的单词(共10小题,每题0.5分) In my opinion, trousers made by hand are _________ (比…. 好)to those made by machines.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两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的是( )A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两个灯泡组成并联电路的是( )A. B. C.    D.
读人口、产业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从图中人口
读人口、产业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从图中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来看,从B地转移至C地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集成电路工业    B.钢铁工业
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最新题目